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大鼠大脑皮质中钙通道Cav1.3表达变化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7 d组和缺血14 d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中钙通道Cav1.3的表达,采用TUNEL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内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7 d和14 d组大鼠大脑皮质中钙通道Cav1.3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的平均光密度(OD)值和免疫印迹条带的IOD比值都明显降低,缺血14 d组较7 d组降低更明显,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大脑皮质中凋亡神经元数量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缺血导致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可能通过影响钙通道Cav1.3的表达,从而影响皮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鸡Ⅱ型胶原乳剂建立CIA模型小鼠,初次免疫DBA1小鼠(0.1 mL),第21天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刺激。加强免疫后将胶原免疫的50只小鼠随机分组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和穿山龙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另有10只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对小鼠进行连续14天灌胃治疗并观察各组小鼠足爪的炎症程度,取下各组小鼠脾、腹股沟淋巴结和踝关节、膝关节,对踝关节、膝关节进行HE染色,检测各组淋巴结、脾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相关自噬指标。结果 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薯蓣皂苷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AI)评分降低(P<0.05);雷公藤组及穿山龙薯蓣皂苷组足爪厚度差值减小(P<0.01)。与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小鼠膝关节滑膜和足爪踝关节HE染色结果显示CIA模型组对比对照组出现免疫细胞浸润、骨质侵蚀、软骨破坏和滑膜增生的症状;雷公藤组与穿山龙薯蓣皂苷中、高剂量组对CIA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对大鼠滑膜细胞株RSC 36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和激活蛋白 1(AP 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含穿山龙总皂苷和雷公藤(阳性对照)血清。将培养好的大鼠滑膜细胞株RSC 364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含雷公藤多苷血清组和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组,培养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IL 17和TNF α(均为10 μg·L-1)共同孵育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VEGF mRNA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法(EMSA)检测各组细胞核蛋白提取物AP 1 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及AP 1 DNA结合活性显著增高(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含雷公藤多苷血清组、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及AP 1 DNA结合活性均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可以抑制VEGF mRNA表达水平及AP 1 DNA结合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AP 1来调控血管新生关键因子VEGF产生,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腰段全横断损伤后beclin-1及脊髓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损伤后6 h,1、3、7、14 d和21 d及假手术组共7组。脊髓损伤组用手术刀片横切腰段。电镜观察脊髓损伤以下神经元内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早期出现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神经元内细胞器以退行性变化为主,随着时间延长,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改变;脊髓损伤后6 h,1、3、7、14 d和21 d,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脊髓组织中beclin-1蛋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损伤后3 d beclin-1蛋白表达最高,7 d开始降低,21 d降到最低。结论:脊髓腰段全横断损伤后神经元自噬活动增强,beclin-1可反映神经元自噬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腰椎前路手术中避免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 nerve, GF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15具成年尸体标本上选择易于触及的椎间盘中点为标志,观察GFN在腰大肌中走行、分支的形态特点及穿出点位置,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GFN穿出腰大肌的位置主要集中在L3~4节段;GFN自腰大肌内穿出前未分支者占83.33%(25侧),穿出前已分支者占16.67%(5侧);根据GFN的走行分3型: Ⅰ型,在腰大肌内远离腰椎体走行;Ⅱ型,紧贴腰椎体走行;Ⅲ型,生殖支和股支分别穿出腰大肌,且两支在腰大肌内隔有肌纤维组织。 结论 在显露L2-4椎体前外侧时容易损伤GFN。Ⅰ型剥离腰大肌时紧贴椎体并向外侧牵开肌肉;Ⅱ型及Ⅲ型采用经腰大肌入路劈开肌纤维束,可避免损伤GF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 结果 肩胛上切迹类型:U型占40.91%(18侧),浅U型占22.73%(10侧),大弧型占27.27%(12侧),方形占9.01%(4侧)四种。肩胛上切迹的厚度为(1.55±0.36)mm。肩胛上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所成角为(86.04±1.28)°。冈下肌支的入肌点,有22.73%在该肌的起点处,77.27%在中或外1/3处。冈盂切迹的厚度在(6.82±1.21)mm 。肩胛上神经自肩胛上孔穿出点至肩胛冈基底部的高度为(11.13±0.21)mm;至冈盂切迹的水平距离为(14.03±0.64)mm 。肩胛上神经转折角为(49.65±1.63)°。 结论 肩胛上切迹的类型、肩胛上切迹和冈盂切迹的厚度,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的大小、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的角度以及冈下肌支的入肌点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6只CIA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阳性对照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以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治疗35 d。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AP-1的两个亚单位c-fos和c-jun的mRNA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滑膜组织核蛋白提取物AP-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c-fos和c-jun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滑膜细胞核蛋白提取物中AP-1的DNA结合活性均显著增高(P0.01);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总皂苷组、雷公藤组的c-fos和c-jun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滑膜细胞核蛋白提取物中AP-1的DNA结合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AP-1来调控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血管新生来起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0例(40膝)患者资料,通过膝关节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测量胫骨隧道宽度后,对骨隧道扩大进行分级及定义。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 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 PST)、Lysholm评分表、IKDC2000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未发现关节屈伸活动障碍者。术后患侧活动度与健侧活动度,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44,P =0.069)。骨隧道扩大组与非扩大组间ADT、Lachman和P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14、0.011、0.005,P =0.33、1.0、1.0)。40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与术后Lysholm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50,P <0.001);术前IKDC2000评分与术后IKDC2000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18,P <0.001)。骨隧道扩大各级别间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274,P =0.292),各级别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膝关节镜下单束解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患者中期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