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特点,分类统计手术时间75百分位数(75thT time)并分析其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4个月份的3376例手术时间进行统计,按照按手术部位及手术路径将手术分为11类,采用描述性分析手术时间分布情况(P25,P50,P75,最小值~最大值),2检验分析手术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计算各类手术的75thT time,颅脑、口咽鼻手术最长为4.5 h,皮肤皮下手术最短为1.62 h;在各类手术中,除颅脑、口咽鼻手术外,手术时间>75thT time的手术感染率均高于手术时间≤75thT time的手术感染率。利用2检验对每组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食管纵隔组手术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依据肿瘤专科医院的手术特点进行手术时间分类统计,并分别计算出手术时间75thTtime作为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重要指标,实现了手术时间75thT time的本地化,为更好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5颗无法保存的牙齿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采用骨引导再生技术16例,采用埋入式愈合技术19例,非埋入式愈合技术6例,在3~8个月后全部完成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12个月,进行定期的临床和X线片检查。结果 25颗种植体均达到骨整合标准,获得成功,使用良好。复查X线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均小于1.5mm。结论术前认真分析,灵活运用手术技巧,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改革管理机制、重新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激发教学人员活力,提升内涵建设,促进示范校发展。  相似文献   
5.
伊宁卫生学校作为国家重点中专、自治区首批示范型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校级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同年申报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笔者作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妇产科护理的负责人,总结了课程申报、建设的过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富集凝胶合有多种浓缩的生长因子。早期以一种生物凝胶和屏障膜的作用应用于临床。近来发现其能促进软组织的愈合和骨组织的再生。本文对血小板富集凝胶的发展概况、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窦黏膜破损的预防及处置。方法对96例患者123侧上颌窦行外提升术,其中72例101侧行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共植入种植体206枚。结果 9例(9.4%)9侧上颌窦术中出现窦黏膜破损,予即刻修补并完成手术。61例(63.5%)82侧完成义齿修复,随访3~36个月,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咀嚼功能正常,骨结合良好。结论正确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操作可降低术中上颌窦黏膜破损的风险,即使窦黏膜破损,只要补救措施得当,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脱矿冻干骨颗粒植入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缺损后的成骨效能。方法制备脱矿冻干骨颗粒。20只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1个月后制备股骨骨缺损并植入脱矿冻干骨颗粒。实验组采用大豆异黄酮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100mg/kg),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理盐水灌胃。术后8周取标本,通过不脱钙组织磨片、四环素荧光示踪等方法对2组成骨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缺损内均有新骨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骨形成活跃,骨小梁分布广泛,交联密切,新骨矿化情况较好。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提高脱矿冻干骨的局部成骨效能。  相似文献   
9.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种植外科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骨劈开同期植入种植体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上颌前牙种植区牙槽嵴顶、中部宽度1.5-3.5 mm(平均骨宽度3.0 mm)的患者64例.21例(空白对照组)采取超声骨刀行骨性切口、骨劈开同期植入25枚种植体,在种植体与骨壁之间植入人工骨代用品;43例(试验组)骨劈开同期植入50枚种植体,并植入人工骨代用品和覆盖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对两组的新骨生长情况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种植体经X线检查显示,50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封闭螺帽上方有骨密度增高影像.Ⅱ期手术时试验组的生物膜已明显吸收较薄,新骨完全覆盖种植体;空白对照组种植体唇侧均有少量骨吸收,其中7例7枚种植体骨吸收较明显,种植体颈部唇侧部分暴露.对两组骨劈开术中、术后3个月行Ⅱ期手术时的牙槽嵴顶唇腭向骨宽度、垂直向骨高度的改建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试验组的新骨生成量(唇腭向骨宽度5.8±1.02 mm;垂直向骨高度0.8±0.39mm)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唇腭向骨宽度5.1±0.87 mm;垂直向骨高度增加-0.5±0.31mm,P<0.05).结论 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有效阻挡软组织的长入,屏障时间能满足临床需求,可有效引导骨劈开同期植入的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 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汉族人群重度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汉族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观察组)156例及150例牙周健康对照者的颊黏膜拭子,以Chelex-100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IP)方法测定Taq Ⅰ 基因型,并分析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97和0.016),TT vs (Tt+tt)OR=2.63,95%CI为1.28~5.42,T vs tOR=2.27,95% CI 为1.15~4.50.结论 VDR基因Taq 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重度慢性牙周炎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