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肿病2例     
硬肿病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2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43岁。因面部、肩背部、双侧前臂皮肤肿胀发硬2月于2009年7月14日来我科就诊。发病前无发热、咽痛病史。病程中无关节痛,无肌肉酸痛,无张口困难和呼吸受限。既往体健,无糖尿病病史。有躯干、四肢“湿疹”1月,予“皿治林、去炎松尿素霜”治疗后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2.
咪唑斯汀对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释放LTB_4和IL-5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对卵蛋白(OVA)致敏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释放白三烯B4 (LTB4)和白介素5 (IL 5)的影响。方法 实验第1天及第15天给小鼠腹腔注射OVA,构建致敏动物模型,分离实验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培养,以不同浓度咪唑斯汀及对照药物预处理,加入OVA再次刺激,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Competitive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LTB4及IL 5水平。结果 致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TB4和IL 5水平分别为1 1 1. 0 6±1 5. 9 8pg/ml和333. 54±24. 76pg/ml,较正常组小鼠显著升高(P<0. 01)。1. 0μmol/L和10μmol/L的咪唑斯汀可显著抑制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LTB4和IL 5。对照药物为1. 0μmol/L的地塞米松,对LTB4和IL 5的释放均具显著抑制效应;而10μmol/L的扑尔敏及氯雷他定对LTB4和IL 5的抑制不明显。结论 咪唑斯汀对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LTB4和IL 5的释放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荟萃分析评价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主题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对纳入文献提取数据,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策略由第一作者确定,如遇分歧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作者裁定。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进行定量,研究性质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愈率与总有效率的合并效应量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8(95 %-CI:1.35,1.63),1.15(95 %-CI:1.11,1.19)。临床症状与量表评价方面,各指标合并WMD分别为:FMA(Fugl-Meyer Assessment),7.36(95 %-CI:4.71, 10.02);MBI(Modified Barthel Index ),16.09(95 %-CI:-7.52, 39.70);VAS(visual analog scale),-1.54(95 %-CI:-1.86, -1.21);水肿,-1.39(95 %-CI:-1.81, -0.98)。结论 与康复训练比较,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缓解疼痛、水肿,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疗效,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颖芳  王懿娜 《浙江医学》2017,39(2):133-138
全球癌症中肺癌病死率第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因治疗手段有限,5年生存率低。近年来,随着对免疫系统的逐渐认识,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免疫治疗中的肿瘤疫苗及免疫节点抑制剂在NSCLC当中有许多临床研究新近被报道。这些研究进展对于指导NSCLC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免疫节点抑制剂Nivolumab、Pembrolizumab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NSCLC的治疗。本文阐述新近的免疫治疗在NSCLC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总结2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所致手足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通过早期预防、症状鉴别、对症分级护理和预防跌倒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手足综合征导致的局部疼痛、感觉麻木乃至跌倒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24例患者如期进行免疫联合靶向的抗肿瘤治疗,2例患者因Ⅲ级手足综合征而终止甲磺酸阿帕替尼,继续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腹部对应点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名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6例,前者采用腹部对应点针刺法,后者采用常规针刺法.以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包括PRI、VAS、PPI)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组内和组间前后对比研究.结果:两组间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腹部对应点治疗下腰痛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血清癌胚抗原(CEA)对EGFR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疗效预测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胸部肿瘤科接受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患者,记录患者血清CEA水平,分析CEA水平与TKI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3.1%患者基线CEA水平升高,56.6%患者在TKI治疗后1月CEA下降幅度达到20%,取得了CEA response。72.3%的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后达到了影像学的客观缓解,CEA response与影像学缓解无相关性。全组患者接受TKI治疗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9.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0个月。多因素回顾分析显示,基线血清CEA水平及EGFR-TKI治疗时机是影响突变型NSCL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EA水平不能预测晚期EGFR突变患者的TKI疗效,但基线CEA升高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8.
UVB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被UVB照射后的光损伤、凋亡、周期阻滞和氧化应激损伤状态,并检测氧化应激的相关信号蛋白p66Shc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小剂量UVB多次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并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p66Shc蛋白的表达。结果 SA-β-Gal染色显示,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UVB照射后呈强阳性染色;细胞凋亡率在未照射的对照组为0.96%,UVB照射组为37%;而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经UVB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大部分阻滞于G0/G1期(80.07%)。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对照组为(52.35 ± 4.97) ng/g蛋白,UVB照射组为(7.81 ± 0.68) ng/g蛋白(两组比较,P < 0.01);而丙二醛水平两组分别为(3.52 ± 0.34) ng/g蛋白和(33.91 ± 3.20) ng/g蛋白(两组比较,P < 0.05)。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UVB照射诱导后24 h,p66Shc呈弱阳性表达,48 h后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 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UVB照射后进入氧化应激增强状态。p66Shc蛋白在此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张好  王懿娜  吴玮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35-3537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Thl/Th2细胞时使用刺激剂的最佳方案。方法用不同浓度佛波酯(PMA)联合不同浓度离子霉素(Ion)作为激活剂,刺激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法方案。观察和分析在不同浓度组合的激活剂刺激下检测T淋巴细胞内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的分泌效果。结果PMA浓度为25ng/mL时,联合浓度分别为0、2、5、10、15、20μg/mL的Ion刺激大鼠淋巴细胞,胞内IFN-γ/IL-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9±0.26)%/(2.46±0132)%、(1.23±0.21)%/(2.56±0.86)%、(3.08±0.56)%/(12.01±2.01)%、(4.01±O.48)%/(9.80±1.80)%、(3.98±1.78)%/(11.85±4.83)%、(3.76±1.08)%/(10.78±2.35)%。结论选用工作浓度为5~10μg/mL的Ion联合工作浓度为25ng/mL的PMA刺激培养大鼠淋巴细胞即可起到较好的激活作用,而且不会带来如CD4细胞下调、流式细胞术设门难度增加等干扰因素。在该浓度下,CD3/CD8和CD4两种设门方案均可用于大鼠Thl/Th2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10.
交叉取穴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懿娜 《光明中医》2009,24(10):2042-2044
综述近5年来交叉取穴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概况,该法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痛证、痹证等病的治疗,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选穴精少,患者痛苦小等特点,今后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科研的设计水平,并加强相关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交叉针刺法的治疗机理及应用规律,以充分体现这一疗法的优势,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