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ince 1975 our hospital has admitted 30patients with“pulseless disease”and treated themwith acupuncture.Results have been satisfactory.The clinical summary is as follows.CLINICAL DATAThe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etween 1975and 1985.In-patients numbered 23;the other 7were out-patients.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72年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脑血管病),其临床实验研究82年已经市科委鉴定.为进一步阐明本法之优越性,以利于推广应用,便于中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我院在开展中风病的临床研究中,多年来以传统的中医理论及各家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石学敏教授根据窍闭神匿”为中风病的关键性病理改变,制订了“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滋补肝肾为辅”的治则,简称“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选穴、配方、进针方向、深度,施针手法量学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从而使疗效有显著提高,疗程大为缩短,临床治疗率能参加轻体者占67,12%.因临床资料已报告许多,不再赘过.  相似文献   
4.
中风又名“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多属此范畴.几年来,我们在开展针刺中风(脑梗塞)的研究中,据据中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窍闭神匿这一观点.制定了以“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滋补肝肾为辅”的治疗原则,简称“醒脑开窍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此法在原鉴定运用临床治疗中风(脑梗塞,617例基础上,又进行了113例脑出血临床治疗观察及54例中风先兆的治疗小结.我们对本手法定量进行了血液流变及生化客观指标观察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4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在球后及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观察二者麻醉效果、术后一周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二者麻醉效果、术后一周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表面麻醉是小切口白内障术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4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在球后及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观察二者麻醉效果、术后一周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二者麻醉效果、术后一周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表面麻醉是小切口白内障术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一九七五年以来,收治了十三例“无脉症”,均予针刺治疗收到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小结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介入性护理操作过程中,使接受治疗的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以达到微痛或无痛的目的。方法:指导患者放松,代之以适合患者有利于操作的情绪环境,采取转移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护理技术操作。结果:经过问卷调查,患者反应良好,痛感减轻明显。痛苦过程缩短,舒适度大幅度提高。结论:护理成本加大,对护士整体素质要求提高。舒适护理有利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护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对针刺捻转补泻手法的认识,并就捻转补泻法提出了量的概念。认为观察针剌最佳施行手法时间及施手法后其治疗作用持续时间的最佳参数,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关键;同时对一些疾病的针刺最佳施行手法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提出了一些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