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0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发病年龄介于17~81岁,中位年龄57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65岁,男女比例1.5∶1。其中Ann Arbor分期Ⅰ~Ⅱ期者占70.0%(21/30)、有B症状者23.3%(7/30)、淋巴结肿大者20.0%(6/30);IPI评分<2分者93.3%(28/30)、Ki-67值<20%者72.7%(16/22)。受累器官包括:骨髓、脾脏、韦氏环、腮腺、甲状腺、肺部、胃部、肠道、眼部、鼻咽部和肺。化疗组、手术联合化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分别为81.8%、87.5%和77.8%,P>0.05),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骨髓受累、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因素能降低患者的疗效(P<0.05)。3年及5年OS分别为96.7%和90.6%、PFS分别为86.5%和79.9%,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浅表淋巴结受累、骨髓受累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CD5阳性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对生存及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结论 MALT淋巴瘤多为中老年起病,男性多于女性,常伴器官受累,手术联合化疗能获得较高的有效率;该病总体生存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基础.方法 纳入2010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因口服百草枯中毒就诊于某院急诊科的117例患者,入院时检测治疗前血浆百草枯浓度并给予洗胃、导泻、血液灌流、免疫抑制剂和抗氧化等治疗.采用Kaplan-Meirer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来判断年龄、口服剂量、服毒至洗胃时间、服毒至血液灌流时间、血液灌流次数、治疗前血中百草枯浓度等6项相关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17例患者随访1月后有54人死亡,死亡率46.15%;死亡组与存活组两组间除口服百草枯剂量、治疗前血浆百草枯浓度以及血液灌流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年龄、服毒至洗胃时间、服毒至血液灌流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存分析发现服毒剂量和血浆百草枯浓度两项指标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草枯口服剂量及血浆百草枯浓度是决定百草枯中毒患者是否能够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其他4项指标不能改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St)、含香豆素光敏单体(VM)、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双亲性光敏无规共聚物P(St-co-VM-co-AA)(简称PSVA);又以St及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为单体,AIBN为引发剂引发自由基共聚,制得二元双亲性无规共聚物P(St-co-DM)(简称PSDM)。用凝胶渗透色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双亲性聚合物PSVA以及PSDM分别在选择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水中自组装形成阴离子PSVA胶束和阳离子PSDM胶束,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两种胶束按不同质量配比复配所得复合胶束的粒径及电位;以不同复合配比所得复合胶束作为颗粒乳化剂,制备甲苯-水乳液,用数码照片和光学显微镜表征乳状液以及乳液滴形貌。结果表明:水相体系中,阴离子PSVA和阳离子PSDM胶束按不同质量配比复合可得到不同的复合胶束PSVAPSDM溶液,改善了单一体系的乳化性,且当w(PSDM)=24.2%时复合胶束达到等电点,当w(PSDM)=33.3%时乳化效果最好;紫外光交联得到的交联PSVA胶束(CL-PSVA),与PSDM复配后的复合胶束CL-PSVA-PSDM可作为乳化剂改善PSVA-PSDM复合胶束所制备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二级医院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微生物检测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等系列工作.我国医疗机构众多,各方面水平相差大,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在临床检验中是重要的,但往往受到忽视.多数二级医院对微生物实验室重视不足、投入少.2006年卫生部印发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窒管理办法>,对医院的微生物检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加强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建立质量管理记录,记录保存期限至少2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枸橼酸抗凝应用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观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5例急性肾损伤或终末期肾病患者.所有患者血管通路均采用颈/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采用费森尤斯4008sARrTplus透析机进行SLED,治疗时间为8h.4%枸橼酸钠以130 ml/h由动脉端泵入,血流量150 ml/min,无钙透析液流量200 ml/min,10%葡萄糖酸钙以40 ml/h静脉端泵入.分别在0、2、5h测定枸橼酸浓度,并观察外周血及透析器后血清游离钙水平.结果 45例患者行SLED治疗162例次,除2例次患者分别在治疗4h及6h时出现1次透析器Ⅲ°凝血需更换透析管路外,余160例次(98.8%)SLED均顺利完成.0h枸橼酸浓度为(0.14 ±0.06) mmol/L,虽然2h及5h外周血枸橼酸浓度轻度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1.08±0.12) mmol/L比(1.11 ±0.17) mmol/L,P>0.05].0、2、5h的外周血游离钙水平分别为(1.04±0.13)mmol/L、(1.07±0.23) mmol/L及(1.04±0.24) m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及5h滤器后游离钙水平分别为(0.31±0.04) mmo1/L及(0.29±0.03) mmol/L.2h和5h的跨膜压分别为(104.5±17.8) mm Hg(1 mm Hg=0.133 kPa)和(109.3±20.1)mm 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测定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LED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血小板减少、心律失常、高钠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及低血压事件.结论 枸橼酸抗凝在SLED应用中安全有效,在保证有效的局部抗凝过程下不影响体内的凝血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SLED抗凝方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地震挤压伤患者中基于肌酐诊断急性肾损伤(AK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AKI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RIFLE标准对汶川地震后1周内收入华西医院治疗、确诊为挤压伤的患者进行AKI的诊断与分级,比较其临床指标;并探讨AKI与死亡、透析及其复合临床结局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101例挤压伤患者,其中发生AKI43例(AKI组),AKI发生率为42.6%,AKI组复合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率83.7%(死亡率27.9%,透析率74.4%);非AKI组58例(57.4%),复合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率为24.1%(死亡率19.0%,透析率6.9%).AKI组患者受压时间长,肌酸激酶水平高,且多部位受伤、内科性合并症、截肢术、感染和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AKI组(P<0.05).AKI分期对复合结局预测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达0.81,且为其独立相关因素.但AKI组与非AKI组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挤压伤员中AKI发生率高;AKI是不良复合临床结局的独立相关因素.及时发现AKI并开展多学科协作对诊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和枸橼酸钠封管液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探讨更合理的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对90例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且需要行无肝素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观察.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常规肝素组(4 168 U/mL,A组)、低浓度肝素组(2 084 U/mL,B组)、枸橼酸组(4%,C组).检测患者在透析前,透析结束后0.5h、2h、24 h的凝血常规,并记录观察期的出血、血栓、导管功能等指标.结果 各组患者透析前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透析前基线值比较,A组透后0.5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P<0.05),2h的APTT仍延长(P<0.05)、PT恢复正常,24 h的APTT恢复正常;B组透后0.5h仅APTT延长,透后2h恢复正常;C组透后的PT、APTT较基线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每个检测时间点的3组间比较,A组透后0.5h的PT、APTT均大于B、C组,2h的APTT值仍为最长(P<0.05);B组仅透后0.5h的APTT大于C组(P<0.05).观察期间,A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B、C组(P<0.05);3组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减少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无肝素透析后的出血并发症,封管液可选用低浓度的肝素或枸橼酸钠封管液.  相似文献   
10.
病案是医院极其宝贵的医疗信息资源,它的社会价值是通过病案利用来实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