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方法1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男90例,女30例,年龄22~81岁,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为0.25%(L25组)、0.50%(L50组)、0.75%(L75组)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关胸前分别行肋间神经阻滞,每一肋间给药4ml,拔出气管导管后行PCIA镇痛。记录拔管后即刻(T0)、2h(T1)、6h(T2)及24h(T3)的VAS疼痛评分,以及PCIA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T1~T3时L25组、L50组和L75组静息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1时L25组、L50组和L75组,T2时L50组和L75组以及T3时L75组咳嗽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L25组比较,T2、T3时L75组咳嗽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L50组比较,T3时L75组咳嗽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时,L25、L50和L75组PCIA泵使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且L50和L75组明显少于L25组(P0.05);T2时,L50和L75组PCIA泵使用量明显少于C组和L25组(P0.05);T3时,L75组PCIA泵使用量明显少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可在拔管后24h内为开胸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喆妍  骆璇  马正良 《现代医学》2013,(10):735-738
目的:总结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经验,探讨该类手术的麻醉策略。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对55例StanfordA型AD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全部病例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脉氧,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以及内环境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2~493(255.3l±42.3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6~282(170.61±43.58)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3~55(36.23±18.14)min。55例患者术后均返回监护室,住院死亡8例,其中1例于次日因出血过多及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于术后8~10d死于低心排,4例术后死于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l例术后64d死于脑梗、肝肾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术中重要脏器及血液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氧自由基、促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肺叶切除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60例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30例.U组术前给 于乌司他丁10000 U·kg-1,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单肺通气60 min、术后24 h抽取混合静脉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相比较,在单肺通气60 min、术后24 h时C组SOD明显降低(P<0.05),而U组的SOD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MDA、IL-6、IL-8、TNF-α在单肺通气60 min、术后24 h时均显著升高(P<0.05),但U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术中需单肺通气患者,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MRI与肾功能     
临床上检测肾功能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法各有不足之处。理论上MRI在检测肾功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尚未得到临床应用。作者就MRI检测肾功能的优势、可行性、方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ECC)下行心脏瓣膜术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PMA)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成PMA组与对照(C)组,每组20例.PMA组心肌保护液维持Mg2+浓度为4 mmol/L;C组心肌保护液中不含Mg2+.监测术前、术毕、术后6、24、72 h CK-MB和cTnT值.结果 两组术后CK-MB和cTnT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PMA组术毕、术后6和24 h的CK-MB明显低于C组E(42.1±8.3)IU/L vs.(77.4±12.5)IU/L、(30.6±5.8)IU/L vs. (53.2±9.5) IU/L、(16.4±6.3)IU/Lvs.(37.4±10.8)IU/L](P<0.05);PMA组cTnT也明显低于C组[(0.3l±0.08)μg/L vs.(0.93±0.25) μg/L、(0.55±0.10) μg/L vs.(1.14±0.21) μg/L、(0.68±0.12) μg/L vs.(1.37±0.36)μg/L](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在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手术中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下体外循环 (CPB)对脑氧代谢平衡的影响。方法 患者 (n =8) ,分为H ,M ,N组 ,分别在 2 8℃、3 2℃、常温 ( >3 6℃ )CPB三组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常规预充 ,流量分别为 2 8℃下 1.8L/ (min·m2 )、3 2℃下 2 .4L/ (min·m2 )、常温下 2 .4L/ (min·m2 )。所有患者均使用 4F光电血氧导管置入右颈静脉球部连续监测右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VO2 ) ,并在 6个时间采集数据 :CPB开始前 5min(T1) ;CPB开始 1min(T2 ) ;CPB温度平稳后 (T3 ) ;H、M两组复温至 3 4℃时 (T4) ,N组CPB结束前 15min ;CPB结束后 15min(T5 ) ;缝皮后 (T6)。每个时间取平均动脉压 (MAP)、SjVO2 。同时采动脉血、颈静脉血测SaO2 和颈静脉乳酸盐 (sjvlactate)。结果 Sj VO2 在T2、T3、T4下降 (相对于基线 ,p <0 .0 5 ) ,但无组间差异。脑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 (a - jVO2 )反映了Sj VO2 的变化。Sjvlactate随CPB开始而升高 ,但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无明显的组间差异。SjVO2 与a -jVO2 的值与Sjvlactate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CPB期间 ,脑氧代谢平衡不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方法 术中需行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使用全麻的对照组以及使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实验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LV)时(S1)、单肺通气30 min时(S2)、单肺通气60 min时(S3)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所有患者OLV时较T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均P<0.05).组间比较,S1、S2、S3时PaO2、PaCO2、Qs/Qt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不会明显影响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帝视内窥镜、普通喉镜和光棒3种气管插管方法在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行开胸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均分成帝视内窥镜组(A组)、普通喉镜组(B组)、光棒组(C组),每组20例。记录诱导前基础值(T1)、插管前(T2)、插管成功时(T3)、插管成功后1 min(T4)和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操作时间。结果:60例患者气管插管全部成功,但B组患者插管的一次成功率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气管插管的平均操作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B组的MAP、HR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和C组,与T1比较,T2、T3、T4、T5时刻的MAP、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组,与T1比较,仅T2时刻的MAP、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喉镜和光棒相比,帝视内窥镜气管插管具有满意的成功率,能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将其应用于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这类高危患者是安全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MUF)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MUF组(n=20)和无超滤对照组(简称对照组,n=20),动态观察CPB前、CPB停机以及MUF结束时(对照组在CPB停机20min时)的血氧分压(PO,)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40例患儿无一例死亡。两组的PO2在CPB停机时与CPB停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但MUF组在MUF结束时明显回升,接近CPB前水平,而对照组仅轻度回升,但仍明显低于CPB前;CPB停机20min时MUF组P02高于对照组。CPB停机后两组PC02轻度升高,MUF后PCO2轻度下降,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UF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两组LVE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UF有利于改善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早期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喆妍  骆璇  姚昊  刘畅  王东进 《现代医学》2011,39(4):446-44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合并瓣膜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185例CABG合并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经验进行总结。185例患者中,CABG+单纯二尖瓣成形(MVP)19例,CABG+二尖瓣置换(MVR)68例,CABG+主动脉瓣置换(AVR)43例,CABG+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55例。根据病情采用顺灌、逆灌、直视灌等多种方法。体外转流过程中常规应用乌司他丁、门冬氨酸钾镁(PMA);常规实施超滤;对于心功能Ⅲ级及以上,或明显心脏肥大者,常规在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里尔统)。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为118~320 m in,阻断主动脉时间为75~231 m in;心脏自动复跳129例(69.7%)。术后24 h内发生心律失常41例(22%)。入住ICU时间为30~62 h。术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2.7%,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CABG术同时行瓣膜手术的患者,选择多种灌注方法,同时应用乌司他丁、PMA、里尔统等多种药物以及超滤技术,可以较好地保护心肌,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