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与冠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4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ACS组),收集时间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选取同期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PAF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检测各组CHD患者冠脉斑块的形成情况、斑块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的血清PA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SAP组患者的血清PA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患者的脂质斑块检出率53.74%显著的高于SAP组患者的16.33 (P0.05),ACS组的斑块破裂检出率66.67%显著的高于SAP组的28.57%(P0.05);SAP组纤维斑块检出率52.04%显著的高于ACS组的19.73%(P0.005);ACS组和SAP组的钙化斑块、混合性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EEMA、PA、EI、PB、RI高于SAP组(P0.05),ACS组的LA显著低于SAP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PAF水平与EEMA、PA、EI、PB、RI参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AF与患者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锁成 《山东医药》2007,47(29):89-89
1999年1月~2006年8月,我们采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检测了169例糖尿病与185例非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常规低温(4℃及0℃)及零下非结冰温度(-0.8℃)保存L-02肝细胞时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差异及与低温保存引起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L-02细胞分为3组:-0.8C组(零下非结冰组),0°C组(0℃非结冰组),4℃组(对照组).低温保存72 h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LDH、ALT释放及凋亡基因Bcl-2与Bax的mRNA及蛋白定量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零下非结冰组较0℃组及4℃组显著提高了低温保存72 h的L-02细胞存活率[(70.95%±3.33%)vs(65.9%±3.22%)、(61.02%±3.37%),均P<0.05];降低了细胞凋亡率[(5.82%±1.68%)vs(8.53%±1.67%)、(9.40%±2.57%),均P<0.05];抑制了LDH[(101.50±6.58) U/L vs(127.67±12.09)U/L、(150.13±11.38) U/L,均P<0.05]与ALT释放[(6.07±0.63) U/L vs (7.00 ±0.60) U/L、(8.63±1.25) U/L,P <0.05];提高了L-02细胞Bcl-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P<0.05),降低了Bax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P<0.05),Bcl-2/Bax指数上升(均P<0.05).结论 同常规低温保存相比,零下非结冰可显著提高肝细胞低温保存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低温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零下非结冰降低了低温源性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同Bcl-2基因表达增加、Bax基因表达降低即Bcl-2/Bax比值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抗凝药物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微RNA-29b(miR-29b)、微RNA-223(miR-223)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4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1∶1配对原则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73例(华法林组予以华法林,利伐沙班组予以利伐沙班)。比较两组栓塞或血栓形成、脑出血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iR-29b、miR-223。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PT、TT、APTT、INR、血清miR-29b水平高于治疗前,IL-6、hs-CRP、TNF-α、miR-223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PT、TT、APTT、INR、血清IL-6、hs-CRP、TNF-α、miR-223、miR-29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或血栓形成、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利伐沙班均能改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反应,调控血清miR-29b、miR-223水平,但利伐沙班有助于降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搪塞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6例、在胸痛发作后的24h内连续记录3个24h动态心电图,进行HBV时域分析,对照组23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RV明显地正常对照组;临床稳定的口才短期明显升高,加重的患者HRV进一步下降;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HRV明显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结论:HRV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急性期明显不下降,随病情稳定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吸烟对其甲襞微循环影响。方法 :10 6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作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测定 ,就有主要并发症 (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及糖尿病 )组与无并发症组作比较 ,并对其中 31例吸烟患者作吸烟前、后甲襞微循环动态定性比较。结果 :除伴糖尿病组微循环管周状态积分值无差异 (P>0 .0 5)外 ,其余各组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或 P<0 .0 0 1)。吸烟后血管袢形态及流态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能客观反映靶器官损害程度。吸烟试验前后微循环的动态改变 ,是一项证明吸烟对人体有害的直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18例 ,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 12导联心电图 ,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散度。结果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 ,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一项心电图诊断指标 ,并可用于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牛锁成  刘淼 《山东医药》2007,47(21):37-37
慢性心房颤动(AF)引起血栓前状态,促进左心房(LA)和/或左心耳(LAA)的血栓形成,由此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们检测了AF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旨在探讨房颤患者内皮损害及其对评估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有1例撤除导营时发生右上臂酸痛。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不需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