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瘤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Ⅰ~Ⅱ级病人中有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等措施的纷纷出台,将给各级医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部分,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如何抓住机遇、接受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家都在构想、设计和探索,有的己制定……  相似文献   
3.
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摘要)李善泉罗其中熊文浩郭尚志王勇徐纪文邱永明殷玉华李骁雄费智敏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45例、女68例;年龄17~72岁,平均49.9岁,其中40~65岁者89例,占78.7%。临床症状为突发头痛78例。继而一侧眼...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7年2月~7月采用经皮穿刺左下腹麦氏点法的改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8例脑积水患者,手术操作方便,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颅底肿瘤切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初步分析了经用钬激光切除颅底肿瘤的53例。结果在显微镜下清晰暴露肿瘤与周围结构,随意地运用光纤切割、汽化肿瘤组织。结论钬激光用于颅底肿瘤切除,特别在显微镜下较常规方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诱导分化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用途。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顺式维甲酸及干扰素-γ(9-cis RA/IFN-γ)协同诱导分化处理前后脑胶质瘤细胞Ki-67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原的表达变化。结果9-cisRA/FN-γ协同诱导分化可使脑胶质瘤细胞Ki-67 LI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GFAP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协同诱导分化能有效逆转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表型,并促使其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垂体腺瘤P16基因的改变,同时探索原位PCR技术的适宜条件和结果确认,以及用于基因缺失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原位PCR和免疫组化技术。结界绝大部分间质细胞为P16蛋白免疫组化阴性,而一部分垂体肿瘤细胞呈P16阳性;针对P16基因的原位PCR信号则可见于垂体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等各种细胞,即P16组化阴性的细胞同样表明有P16基因存在。结论原位PCR可以是P16基因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提示垂体腺癌的P16基因改变形式可能主要是表达过度而不是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8.
对余甘子的组织与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鉴定 ,纠正和补充了原文献的研究结果 ,为余甘子的药材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侧裂-脑岛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 2005年8月,37例高血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7 h内(超早期)施行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壳核区血肿,合并脑室内血肿者辅以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小骨窗手术12例,骨瓣开颅25例.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统计生存率,并以日常生活活动(ADL)分级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术后24 ~ 28 h头颅CT示:32例患者血肿清除>90%,5例患者血肿清除<70%.随访6 ~ 12月,37例中生存35例,死亡2例.生存的3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 1 ~ 2级)26例(70.3%),中残(ADL 3级)4例(10.8%),重残(ADL 4级)4例(10.8%),植物生存1例(2.7%).结论 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脑血管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胼胝体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梯形小骨窗开颅,分别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或一期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术前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和图像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切口和骨窗。术后定期行影像学随访,采用Montreal神经研究所和医院Oguni等胼胝体切开术后疗效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胼胝体切开手术,其中11例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12例行一期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23例患者中,22例沿中线切开胼胝体至透明隔腔,仅1例患者因脑发育畸形,术中探查透明隔腔缺失,改用经侧脑室入路切开胼胝体。患者术后均无颅内出血、脑积水和感染,无遗留长期神经功能障碍和并发症。MRI或弥散张量成像复查证实胼胝体切开范围达到要求。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年(0.5~5.2年)。术后疗效分级结果:A级4例、B级6例、C级6例、D级7例、E级0例,总有效率为69.6%(16/23)。结论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可保持正中的手术路径,从而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