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人随机分成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3,)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2wk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远期疗效。结果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组病人的呼吸、心率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33.85%)、心率异常(40.00%)、入院两周神志清醒(36.92%)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36.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生存及死亡率(20.00%)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能有效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症状、缩短昏迷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伤残及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壳核出血的优劣。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壳核出血患者3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60例)和B组(172例),A组经外侧裂岛叶进入血肿腔,B组经颞叶皮质进入血肿腔。对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血肿清除量与再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顺利、快速进入血肿腔157例(98.1%,157/160),B组154例(89.5%,154/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3.673,P〈0.01)。A组42例活动性出血患者中38例(90.5%)经低功率电凝顺利止血,4例(9.5%)不顺利;B组48例活动性出血中28例(58.3%)经低功率电凝顺利止血,另20例(41.7%)止血不顺利,需反复电凝,或反复加用止血材料,反复牵拉脑组织进行止血等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矿=27.412,P〈0.01)。A组97例(60.6%,97/160)行骨瓣开颅,其中行去骨瓣减压23例(23.7%),余均还纳骨瓣;B组105例(61.0%,105/172)行骨瓣开颅,其中行去骨瓣减压44例(41.9%),余还纳骨瓣,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7.18,P〈0.01)。根据术后3d内复查CT情况,A组清除血肿95%以上者119例(74.4%,119/160),清除85%-95%者37例(23.1%,37/160),再出血3例(1.9%,3/160);B组清除血肿95%以上者104例(60.5%,104/172),清除85%~95%者49例(28.5%,49/172),再出血12例(7.0%,12/172),A组清除血肿95%以上者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166,P〈0.01);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26.191,P〈0.01)。结论手术清除壳核血肿,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较经颞叶皮质入路更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特点,探寻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168例动脉瘤性 SAH 患者为观察组,17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低性激素发生率、性激素变化与年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低性激素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39岁阶段,男性 SAH 患者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多于女性;40~49岁阶段,女性则多于男性;>50岁,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男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低于正常睾酮(T )水平发生率、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低于正常雌二酮水平发生率。女性观察组雌二醇(E2)、男性观察组 T 水平与其年龄呈负相关。两组患者中男性30~39岁、>50岁者在促卵泡成熟素(FSH)、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女性>50岁者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并低于正常性激素水平是动脉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垂体脓肿是一种少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术前易误诊。自Simmonds于1914年报道了第1例垂体脓肿至今,文献[1]累计报道约200余例。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垂体脓肿患者5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是影响脑外伤预后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1,2].  相似文献   
6.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脑干肿瘤、炎症、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缺血性血管病等病例有所增加.众所周知,不同性质的病变应采用相应的方法,但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别病变的性质,此时,临床医师常束手无策.尤其是MRI示广泛弥漫性生长无边界者,往往持放弃治疗的态度[1,2].2005年12~2007年11月共收治脑干病变患者26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8岁因重物砸伤头面部致左耳鼻流血,左眼肿胀、失明3d余,于2005年7月1日来我科就诊。查体:神志清楚,前额正中及左上眼睑有一长约10.0cm不规则皮肤裂伤,深及皮下,创面干燥,无渗血。左眼眶塌陷约1.0cm,眼睑后未见眼球,睑结膜充血水肿,无流液及眼内容物流出。右眼肿胀,眼裂变窄,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透明,眼球活动自如,眼压正常,瞳孔直径约2.5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眼视力为眼前数指,眼底检查见视盘界清,黄斑部轻度水肿,视网膜无出血渗出。左鼻流少量血性液体,似有少量玻璃体样物从左鼻流出,左鼻腔内见脂肪组织,未见色素膜及其它球壁组…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不能完全、有效地阻断缺血性损伤的级联反应的脑保护剂治疗脑缺血的现状。我们联合应用作用于脑缺血不同损伤机制的脑保护剂-胞二磷胆碱(Citicoline)、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非氨酯(FBM),观察其对兔脑组织缺血后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凋亡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1987年Griffith首先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以来,该手术入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日益成熟,具有方便、安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我科2004年5月至2007年3月采用此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4例,女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诊治与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3.0~8.2cm,病灶主体均位于岩斜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颞下经小脑幕-岩尖入路9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乙状窦前入路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结果脑膜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1例,Ⅲ级切除1例,Ⅳ级切除9例。术后并发脑脊液耳漏2例,脑积水2例,癫1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脑膜瘤大小、累及区域选择不同显微手术入路,术者应追求恰当的手术疗效/风险比值,而不是仅切除肿瘤,以免病人发生术后功能缺失,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