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nAMD患者114例144只眼(nAMD组)和PCV患者145例186只眼(PCV组)纳入研究.统计其首诊年龄、性别、眼别等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x 2检验.结果 nAMD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68.30±9.86)岁,PCV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 65.67±9.04)岁.两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31).首诊年龄小于70岁者,nAMD组中58例,占50.88%;PCV组中92例,占63.45%.PCV组首诊年龄<70岁者比例高于nA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8,P=0.042).nAMD组中男女比例为3.56∶1,PCV组中男女比例为2.02∶1,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P=0.047).nAMD组中,双眼发病30例,占26.32%;PCV组中,双眼发病41例,占28.28%.两组患者双眼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23,P=0.726).nAMD组144只眼中,右眼69只眼,占47.92%;左眼75只眼,占52.08%.PCV组186只眼中,右眼92只眼,占49.46%,左眼94只眼,占50.54%.两组患者不同眼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8,P=0.637).结论 nAMD患者较PCV患者首诊年龄大;nAMD较PCV更容易发生在男性.两种疾病均有约1/4的患者双眼发病,眼别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38例经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CRVO-ME)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并筛选对患者最终视力恢复有预测意义的因素.[方法]38例CRVO-ME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25 g/L的贝伐单抗0.05 mL,必要时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根据12月时视力恢复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W组(24例)为视力恢复良好组(Well-gainer);P组(14例)为视力恢复不良组(Poor-gainer).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基线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OCT)和荧光血管造影(FFA)特征.[结果]P组患者治疗前存在黄斑缺血者比W组多见(W组:11/24,45.8%;P组:11/14,78.6%;P=0.049).W组患者平均年龄比P组患者小(W组:51.21±11.69;P组:57.50±6.76;P=0.043),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W组:1.40±0.59;P组:1.03±0.46;P=0.041),首次注射后1月视力提高大于4行Snellen视力表的患者比率高(W组:83.3%,20/24;P组:14.3%,2/14;P<0.001).首次注射后1月视力提高与最终视力呈正相关(r=0.624,P<0.001).中央黄斑厚度下降程度与视力改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r=0.269,P=0.193).[结论]年龄、基线最佳矫正视力、黄斑缺血等因素可能是影响最终视力恢复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治疗前视力较低的年轻患者最终视力恢复较理想,治疗前即已有黄斑缺血的患者往往最终视力恢复欠佳.首次注射后1月时视力恢复程度对最终视力有预测价值.对CRVO-ME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需慎重评估,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讲明重复治疗的可能和最终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5岁组(F组),分别为33、31、29、30、31、26名。同时,再将志愿者分为<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123、57名。采用海德堡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加强厚度成像(EDI)技术,以长度为8.8 mm的扫描线段对后极部黄斑中心凹行0°和90°方位扫描,测量中心凹下CT值;同时测量离中心凹处1、3 mm处上方(S)、下方(I)、颞侧(T)、鼻侧(N)的CT值,分别标记为S1mm、I1 mm、T1mm、N1mm、S3mm、I3mm、T3 mm、N3mm。观察不同方位、性别、眼别及年龄组受检者间CT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60岁和≥60岁组CT与年龄、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 受检者中心凹下平均CT值为(262.78±84.38) μm。S1mm、I1 mm、T1 mm、N1mm、S3mm、I3mm、T3mm、N3 mm平均CT值分别与中心凹下CT值比较,除S1mm、T1mm方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方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眼别间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中心凹下平均CT值比较,A、B、C、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较A、B、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60岁组年龄与CT无相关性(r=-0.055,P>0.05),屈光度与CT之间呈正相关(r=0.147,P<0.05);≥60岁组年龄与CT呈高度线性负相关(r=-0.543,P<0.05),屈光度与CT之间无相关性(r=-0.008,P>0.05)。结论 中国人黄斑区CT值为(262.78±84.38)μm。屈光度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水平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