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见于孕28w-32w早产儿.由于缺乏肺表面抗性物质而引起的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表现为青紫,呼吸性三凹征,伴肌张力低下,而肺表面抗性物质能补充早产儿缺乏的内流性肺表面抗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本文旨在探讨肺表面抗性物质在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护理技术,提高患儿生存率,掌握肺表面抗性物质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慢性咽喉炎患者心理障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心理因素在慢性咽喉炎发病的影响,笔者对2005年12月-2006年10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8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随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臂丛神经根损伤的诊断:颈段椎管造影CTM和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院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治疗效果迅速,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但是,如果某一操作环节不当,将一些不溶性微粒输入人体,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通过探讨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基层广大医护人员的微粒污染防护意识,减少热源反应,将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病人,女,20岁,因右肘关节肿痛1年余,经化验、拍片及其他检查诊断为右肘关节结核,即给予链霉素加异烟肼等抗结核治疗,常规做链霉素皮试,于下午17:00给予链霉素0.5 g肌肉注射,观察无反应后回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垂体大腺瘤患者在T1加权MR像上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显现率及其定位,以指导外科手术。材料和方法:回顾6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术前作MR T1加权成像,包括无功能腺瘤23例,多功能腺瘤13例,泌乳素瘤15例,卵泡生成素瘤8例,生长素瘤6例,促黄体生成素瘤3例,促甲状腺素瘤1例。肿瘤高度大于20mm者54例,为A组,小于或等于20mm者15例,为B组。结果:69例垂体大腺瘤中,T1加权像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为35例(50.72%),其中A组显示23例(42.59%),B组显示12例(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597,P<0.01)。其高信号位于鞍外在A组为23例(69.57%),高信号位于鞍内在B组为11例(91.67%)。结论:在垂体大腺瘤患者MR T1加权像上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显示有助于指导外科手术,在较小的垂体瘤,高信号的显示率要高于较大的垂体瘤。  相似文献   
7.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指脑脊液样色清亮液体被包裹在蛛网膜所构成的袋状结构而形成的囊肿,1816年由Horoship最早报道,其发生率约为颅内占位疾病的0.4%~1.0%。由于颅内蛛网膜囊肿诊断相对容易,除非病人症状严重,一般很少手术,国内文献几乎很少有相关报道,本文收集1996年以来20例原发性蛛网膜囊肿手术病例,对照病理结果并复习MRI片,总结误诊原因,探讨MR水成像在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咽部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口咽部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18例口咽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11例腭扁桃体淋巴瘤和3例舌根淋巴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向口咽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4例咽侧壁淋巴瘤表现为口咽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病变范围较大,向周围弥漫性生长.CT和MRI可见病变的密度和信号均匀,可轻度强化,一般不发生坏死和囊变,肿块与相邻结构界限清楚.18例淋巴瘤患者有10例发现颈部有淋巴结转移.结论:CT和M RI能清楚显示口咽部恶性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周围组织的侵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取90例(男46,女44,平均年龄39.8岁,平均病程3年2个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前MRI资料,其中24例作Gd-DTPA增强MR扫描,分析MRI表现特点及寻找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术前MRI诊断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84%,误诊率为16%,其MRI特征性表现为:(1)肿瘤较大,平均直径为3.7cm;(2)形态不规则,以结节状、不规则形为主,(本组为81.1%);(3)侵犯邻近结构,肿瘤以侵袭性生长方式生长;(4)增强明显,本组中有91.7%的肿瘤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CT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复习了臂丛神经根损伤的影象诊断检查方法及成象特征,对颈椎椎管造影、CTM和MRI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作了比较,得出椎管碘水造影能较清楚勾划出神经根和鞘膜囊,CTM对椎旁结构的显示及明确损伤范围有重要价值,MRI无损伤,可三维成象,对于软组织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CTM和椎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