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目前治疗AIH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异常,减慢向肝纤维化的进展。由于其容易复发,预后差异大,给治疗带来难度。近年来,AIH治疗方法主要有标准免疫抑制疗法,标准治疗无效的替代疗法或二线疗法,减轻副作用的中医药疗法,以及AIH末期或严重暴发性AIH的肝移植抢救疗法。对上述AIH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连芙胃和口服液联合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果。[方法]86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2例,予连芙胃和口服液20ml加奥美拉唑20mg加阿莫西林l.0g,2次/d;对照组44例,予奥美拉唑20mg加阿莫西林1.0g加克拉霉素50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1周。观察主要疗效指标Hp根除率;次要疗效指标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成本-效果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1.05%和75.00%(P〉0.05),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5.6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6%和34.09%(P〈0.01),成本-效果比之差为119.18元。[结论]连芙胃和口服液联合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根除Hp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肠道树突状细胞(DC)研究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降脂颗粒组和益生菌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脂饲料结合葡聚糖硫酸钠(DSS)的方法构建NASH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益生菌组大鼠灌胃给予100 mg/kg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溶液,降脂颗粒组大鼠灌胃给予0.828 g/kg降脂颗粒溶液,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0.9%NaCl溶液,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采集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分离肝脏和结肠组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分离、提取并纯化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MLN-DCs),流式细胞术检测MLN-DCs表面CD80、CD86和MHC-Ⅱ表达。将各组提取的MLN-DCs与正常大鼠CD4~+T细胞进行共刺激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CD4~+T细胞和IL-4~+CD4~+T细胞的占比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L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组和降脂颗粒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HDL水平明显升高(P0.01)。②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脂肪变性,肝细胞肿大呈不同程度的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组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黏膜层损伤明显。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组大鼠仍可见大量脂肪变性,但肝脏炎症反应明显减轻;降脂颗粒组大鼠脂肪变性、肝细胞气球样变及炎症浸润均显著改善;两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且黏膜组织较为完整。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LN-DCs表面CD80、CD86、MHC-Ⅱ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组和降脂颗粒组CD80、CD86、MHC-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降脂颗粒组MHC-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益生菌组(P0.05)。④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4~+CD4~+T细胞占比显著升高(P0.01),IFN-γ~+CD4~+T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生菌组和降脂颗粒组IL-4~+CD4~+T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1),IFN-γ~+CD4~+T细胞占比显著升高(P0.01)。降脂颗粒组IL-4~+CD4~+T细胞占比明显低于益生菌组(P0.05)。结论:降脂颗粒能够有效改善NASH大鼠肝功能,显著减轻肝脏和结肠组织病变,其机制可能是降低MLN-DCs表面CD80、CD86、MHC-Ⅱ的表达,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型分化,进而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过程中,以肝肾阴虚、瘀阻肝络为基本病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可涉及肝、胆、脾、胃、肾等。邢练军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同时注重顾护脾胃、调畅气机,佐以清利之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蓝杖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10例NAFLD脾虚痰瘀互结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在饮食及运动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蓝杖颗粒,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均每日1剂,疗程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时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治疗后评价脂肪肝分级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脂肪肝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54.55%,高于对照组的14.55%(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32.72%,高于对照组的14.5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AP值、中医证候积分、TC均降低,HDL-C升高(P<0.05或P<...  相似文献   
8.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西医以饮食、运动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主。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显示,中医外治法、尤其是针灸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研究展开文献综述,探讨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特点,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