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容积指数(LAVI)的影响。方法 65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心衰的常规治疗用药,曲美他嗪组在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mg tid,随访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记录LAVI。结果曲美他嗪组治疗前后的LAVI分别为:43±11.6mL/m2、34±12.8 mL/m2,治疗后的LAV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LAVI分别为:42±10.9 mL/m2、40±8.8mL/m2,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LAVI。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房颤动(AF)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AF合并CHF患者共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索Ⅱ受体拮抗剂(ARB)、抗凝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室率、运动后心室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试验。观察治疗后6个月时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的静息心室率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运动后心室率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运动后心室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②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都有明显改善(P〈0.01~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在使用强心、利尿、ACEI或ARB基础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有效控制慢性AF伴CHF患者心室率,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3.
60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骨转移单发者点31.50%,多发者68.50%。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50.00%,鳞癌25.00%,小细胞未分化癌16.67%,腺鳞癌8.00%。骨转移部位为肋骨37.00%,胸椎23.00%,骨盆20.00%,腰椎11.00%,其余为肩岬骨、胸骨、四肢等。腺癌以胸椎、骨盆转移为主,小细胞以肋骨、骨盆、胸椎转移为主。在行X线、CT、MRI检查的病人中,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56.42%,在骨性破坏26.28%,混合性避孕药破坏16.30%。结论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h血糖(1h PG)对P波离散度(PWD)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OGTT糖耐量正常者(NGT),进一步根据1h PG值分为NGT<8.6 mmol/L组(n=45)和NGT≥8.6 mmol/L组(n=15),分别测定两组的PWD、血脂,并作心脏超声检查,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NGT<8.6 mmol/L组比较,NGT≥8.6 mmol/L组的PWD延长(42±12 ms vs.34±11 ms,P<0.05)。结论 OGTT 1h PG升高可致PWD延长,可能是房颤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42例冠心病合并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给予比索洛尔口服,起始剂量1.25mg/d,逐步增加至5mg/d。治疗开始前及治疗60d后,分别检测BODE指数(BODEindex)的四个相关参数,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pred)、功能性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6min步行距离(6MWD)、体重指数(BMI),并计算BODE指数。结果治疗前后BODE指数及其四个相关参数分别为:FEV1%pred(68.05±7.32VS.67.38±7.13);6MWD(322.834-65.72Vs.320.43±62.34);MMRC(2.13±0.57VS.2.18±0.65);BMI(20.58±3.52VS.20.26±3.07);BODEindex(3.51±1.97vs.3.54±2.01)。(均为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合并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的BODE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有其它器官损害的情况,探讨提高COPD治疗效果的相关措施。方法:通过对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的COPD患者363例的病历资料回顾分析,统计有关心、肾、胃、肝、胰腺、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情况。结果:伴有其他器官损害的病例274例,占75.5%,受损器官中心脏损害最明显,其他受损器官依次是肾、胰腺、胃、肝和脑等,伴有受损器官数目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COPD患者常伴有其他器官的损害,在为COPD患者制定治疗康复方案时,必须充分关注同时伴有的其他器官损害情况,并施以恰当的处理,从而提高COPD的疗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正常血脂水平阵发性房颤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作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阵发性房颤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3)。对照组使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Cd),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长期服用普伐他汀能抑制血脂正常的阵发性房颤并慢性心充血性力衰竭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减少阵发性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疗程3个月。结果 (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2)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患者,心理干预能减轻抑郁情绪,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