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9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用药掺食法培养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研究了吗啡依赖大鼠肝线粒体自由基损伤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心磷脂含量和膜流动性都明显降低。这表明吗啡依赖大鼠肝线粒体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导致自由基损伤增加,并进一步影响到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在吗啡诱导的肝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杜仲茶口服给予大鼠辅助降血脂功能进行评价,为该茶饮用于人体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提供动物试验资料。方法 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先按体重随机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维持饲料,剩余60只动物给予模型饲料进行造模。2周后,根据TC水平选择48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和供试品低、中、高剂量等4组。供试品各剂量组灌胃杜仲茶粉悬液,给药7、14、21、28、35、42 d称重。30、45 d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 大鼠在给予模型饲料2周后,与正常对照比较,模型组血清TC和LDL-C值显著升高(P<0.01、P<0.01),大鼠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建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供试品30 d时,供试品各剂量组显示有降低血脂趋势;45 d时,与模型组比较,供试品低、高剂量组血清中TC、LDL-C值显著降低(P<0.01、P<0.05)、(P<0.01、P<0.01),低、中和高剂量组TG值显著降低(P<0.01、P<0.01、P<0.01),同时,HDL-C值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5、P>0.05)。结论 杜仲茶粉以低剂量0.43 g/kg、中剂量组0.86 g/kg和高剂量组1.71 g/kg在灌胃给予SD大鼠30 d后,血清中TC、TG、LDL-C水平有降低的趋势。调整剂量为低剂量0.43 g/kg、中剂量组1.71 g/kg和高剂量组3.42 g/kg延长至给药45 d,杜仲茶粉对大鼠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丙氧匹林的镇痛效应和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鼠乙酸扭体法,热板法和大鼠甩尾法测定了测定了丙氧匹林片(右丙氧芬100mg,阿斯匹林250mg)的镇痛效应,并进一步测定其急性毒性,镇痛强度,小鼠热板法和乙酸扭体的ED50值分别为158和6.09mg/kg,大鼠甩尾法ED50为151mg/kg,急性毒性LD50大,小鼠分别为616和960mg/kg,结果表明:同右丙氧芬相比,丙氧匹林有较好镇痛作用及剂量,效应关系,且毒性较低。提示丙氧匹林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阿片类镇痛药盐酸替利定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潜力。方法:采用小鼠、大鼠催促戒断试验、大鼠自然戒断试验、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和大鼠药物辨别试验对盐酸替利定进行评价,并与吗啡进行比较。结果:在小鼠、大鼠催促戒断试验中,ig替利定后有不同程度的催促戒断反应。长期给予大剂量的替利定(30d),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中,替利定表现有明显的强化效应。在大鼠药物辨别试验中,吗啡和替利定(ig)可分别替代2·5mg·kg-1吗啡(sc)的辨别效应,其完全替代的ED50值为8·4mg·kg-1和5·6mg·kg-1。结论:盐酸替利定具有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的潜力,但其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比等剂量的吗啡小。  相似文献   
5.
雷米芬太尼的依赖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 (Rem)的依赖性潜力。方法·· :采用大、小鼠催促戒断模型、大鼠自然戒断模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和药物辨别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在催促戒断试验中 ,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 (P>0.05);(2)大鼠催促戒断试验中 ,Rem在出现死亡的剂量下 ,只观察到轻微的戒断症状(P<0.05);(3)在自然戒断试验中 ,大鼠没有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4)在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中 ,Rem5.0μg·kg-1形成了明显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5)在大鼠药物辨别试验中 ,Rem20μg·kg-1 能完全替代大鼠对2.5mg·kg-1 吗啡的辨别效应。结论·· :Rem具有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的潜力 ,但由于其作用时间短 ,较难形成身体依赖性 ,而其精神依赖性的形成 ,不受药物作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吗啡依赖大鼠脑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吗啡依赖大鼠脑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药参食法培养大鼠吗啡模型,通过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采用分光不镀及化学发乐等方法测定COX活性,心磷脂含量,膜流动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COX活性,CL含量,MF及SOD活性都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结论:吗啡依赖大鼠脑线粒体COX活性降低,这与SOD活性降低导致的脂这氧化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丁丙诺啡在治疗海洛因依赖中的安全性及副作用丁丙诺啡是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在美国作为镇痛药已获批准。在动物模型中,该药产生吗啡样效应,身体依赖性潜力低,并且以剂量依赖方式或抑制或催促吗啡戒断症状。在药物滥用人群中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丁丙诺啡能产生吗...  相似文献   
8.
丁丙诺啡治疗阿片类依赖:每天和隔天给药及断然撤药时的生理学和行为学效应19个海洛因依赖的男性自愿者,以2、4、8mg每天递增的剂量舌下给药,然后维持在每天8mg。在研究进行到d19-36时,第一组受试者每天继续接受8mg的丁丙诺啡,第二组受试者则隔天...  相似文献   
9.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与吗啡依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药物依赖具有下列临床特征 :(1)反复多次使用依赖性药物特别是阿片类药物后 ,可形成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 ;(2)急性停药后 ,会产生一系列的戒断症状群 ;(3)停用依赖性药物后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存在稽延性戒断症状和药物渴求。由此可见 ,药物依赖是一种长时程的生物学效应 (long-termsignaling molecularadaptation)。长时程生物学效应需要新的蛋白质或神经肽的合成。虽然药物依赖长时程适应性变化的机理较复杂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但是 ,最近许多研究资料表明 ,胞核转录因子 -cAM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西泮、谷维素和维生素B1按1∶32∶8的比例合用后的抗焦虑作用,并同地西泮比较.方法采用大、小鼠高架十字谜宫模型和大鼠五甲烯四氮唑辨别效应对抗模型.结果在大、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地西泮与谷维素和维生素B1合用后,大、小鼠在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率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抗焦虑作用;而且其在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率的增加,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与其含量相等的地西泮的作用.在大鼠五甲烯四氮唑辨别效应对抗实验中,合用后对抗大鼠五甲烯四氮唑辨别效应的ED50值为23.4 mg·kg-1,其地西泮含量为0.6 mg·kg-1,远低于地西泮单方的ED50值3.5mg·kg-1.结论谷维素和维生素B1具有增强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