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康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眩晕康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以眩晕康治疗;对照组30例,以尼莫通(现改名为尼膜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ET、NO、LPO、SOD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康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有效中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醒喷鼻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脑醒喷鼻剂高剂量组(高剂组)、脑醒喷鼻剂中剂量组(中剂组)、脑醒喷鼻剂低剂量组(低剂组)、尼莫通腹腔注射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喷鼻剂组(NS组)、溶酶喷鼻剂组(溶酶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共7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左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并进行再灌注。在造模前3天及再灌注期间,脑醒喷鼻剂高、中、低剂组分别以含川芎嗪和石菖蒲生药5.4mg·kg-1·d-1和1.08g·kg-1·d-1、2.7mg·kg-1·d-1和0.54g·kg-1·d-1、1.35mg·kg-1·d-1·和0.27g·k-1·d-1的剂量滴鼻;NS组以生理盐水0.18ml·kg-1·d-1滴鼻;溶酶组以溶酶0.18ml·kg-1·d-1滴鼻;对照组用尼莫通注射液0.8mg·kg-1·d-1腹腔注射;正常组按常规饲养。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高剂组、中剂组可降低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与NS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低剂组虽然也能降低TNF—α和IL-1β含量,与N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醒喷鼻剂能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使血清中TNF-α和IL-1β生成减少,从而阻断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析四逆汤类方治疗心力衰竭的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伤寒论>中虽无"心衰"的病名,但其中的一些方证与心衰的某些病程阶段相似,后世也大量运用经方作治疗心衰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特别以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等等)的报道较多,疗效较显著.笔者发现此类经方治疗心衰具有三大特点,兹归纳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临床确诊为重症恙虫病延误治疗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1则,结合文献学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重症恙虫病的认识。 方法 报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重症恙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学习,对重症恙虫病的诊治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男,47岁,因反复胸闷半月,加重伴发热、意识障碍2 d入院,查体见全身红色斑丘疹、阴囊处一火山口焦痂,外周血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mNGS)提示恙虫病东方体。予多西环素抗感染、支持治疗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逐日升高、氧合指数持续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心肝肾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持续恶化,最终死亡。 结论 恙虫病的预后在于尽早诊治,合理施治。早期诊治,一般预后良好。恙虫病的延误诊治可加重患者的器官损害,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温阳活血解毒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养 50 只 8 周龄雄性载脂蛋白 E 基因敲除(ApoE-/-)小鼠 13 周,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2.6 mg·kg-1·d-1)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14.08、28.16、56.32 g·kg-1·d-1),每组9只。分组后次日起各给药组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13周;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干化学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小凹蛋白1(Caveolin-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胆固醇结晶明显减少,斑块明显趋于稳定,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主动脉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主动脉组织Caveolin-1 mRNA、p-ERK1/2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在稳定斑块、调节血脂水平、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温阳活血解毒方可调节血脂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veolin-1蛋白表达抑制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用药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并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用药特点。【结果】 依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得到文献32篇,纳入处方58首,涉及中药101味,总的药物使用频次为580次。高频药物(使用频次 ≥ 10次)有20味,频次居前的药物为甘草、黄芩、石膏、连翘、金银花、牡丹皮、赤芍、淡竹叶、青蒿、水牛角等。101味中药根据药效可归为16类,使用频率居于前5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清热药、补益药、解表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对20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共得到常用药物组合7个,核心药对有牡丹皮-水牛角、石膏-知母、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生地黄等;对2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后共得到中药聚类组合5个。【结论】 中药治疗登革热原则总以清解疫毒、凉血化瘀为主,兼以扶正解表。选方以“银翘散”辛凉透邪,以“白虎汤”清泻气分热,以“犀角地黄汤”清解血分热毒,以“半夏藿香汤”化湿和胃,化浊避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医内科学理论课堂和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医疗环境和形势,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以期提高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序列改变和保心康的干预作用。方法:普通级SD大鼠用缩窄腹主动脉的方法造成左心室压力超负荷,观察大鼠各时间点的心脏重量(CW)、左心室重量(LVW)、心脏质量指数(C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及保心康的干预作用。结果:大鼠在造模后CW、LVW逐渐增加,约第30~40天之间,其增幅有所减少,CMI、LVMI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约第30天达到最高值,到第40天时已开始降低;蒸馏水组大鼠心脏、左心室重量和心脏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而保心康组大鼠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以及心脏质量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保心康可预防腹主动脉缩窄所引起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活血化瘀治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按西医常规治疗后行PCI手术;观察组2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活血化瘀法治疗后行PCI手术。术后2组均服用氯吡格雷或噻氯吡定90天以上,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其中观察组加服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丹参滴丸。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PCI术后24小时、术后6月血瘀证积分变化。结果:PCI术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96.4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2组临床疗效相似。2组术后24小时、术后6月血瘀证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6月观察组血瘀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活血化瘀治疗后行PCI手术有助于术后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痰瘀证候与载脂蛋白E(ApoE)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中医痰瘀证型的CHD患者(CHD组)97例,其中又分为痰证组30例、瘀证组32例、痰瘀证组35例。另选择健康人群35例设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样本的ApoE血清水平,提取全血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ApoE基因型,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传统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CH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组及组内各型的ApoE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D组内各证型间比较,痰瘀证ApoE血清水平明显高于痰证和瘀证(P0.01),瘀证ApoE血清水平也高于痰证(P0.05)。CHD组E3/3基因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E3/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D组E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痰证的E3/4基因型和E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痰瘀证、瘀证(P0.05),而E3/3基因型及E3等位基因在痰证中的频率低于痰瘀证及瘀证(P0.05)。【结论】ApoE可能是CHD独立预测因子之一,其血清水平升高与CHD痰瘀证关系密切。ApoE E4等位基因和CHD密切相关,其中E3/4基因型可能是CHD及其痰证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