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骨关节炎症动物模型观察99mTc -枸橼酸的生物分布和在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 .方法 在制作骨关节炎症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经在体显像及其感兴趣区技术计算器官和炎症关节的放射性活度的变化 ,同时也利用动物模型离体的测量器官或组织的百分注射量 ,分析99mTc -枸橼酸在各器官和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 .结果 99mTc -枸橼酸的蛋白结合率为 17.0 1± 0 .75 % ,骨关节炎症区域对99mTc -枸橼酸有较高的摄取 ,骨关节炎症的患 /健比值出现在注射示踪剂后的 30分钟到 1小时之间 :在体显像患 /健比值分别为 4.12 0± 0 .5 5 2和 3.15 0± 0 .5 87;百分注射量靶 /非靶比值分别为 3.2 79± 0 .46 3和 3.899± 0 .12 5 .99mTc -枸橼酸主要经泌尿系统排出 ,少量经肝脏 -肠道系统排出 .结论 99mTc -枸橼酸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 ,是急性骨关节炎症良好的显像剂 ,其最佳显像时间为注射99mTc-枸橼酸后的 1小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利用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观察 99Tcm-枸橼酸的生物分布和在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方法 在制作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经在体显像及其感兴趣区技术计算器官和炎症关节的放射性活度的变化,同时也利用动物模型离体的测量器官或组织的百分注射量,分析 99Tcm-枸橼酸在各器官和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结果 99Tcm-枸橼酸的蛋白结合率为(17.01± 0.75)%,骨关节炎症区域对 99Tcm-枸橼酸有较高的摄取,骨关节炎的患 /健比值出现在注射示踪剂后的 30 min到 1 h之间在体显像患 /健比值分别为 4.120± 0.552和 3.150± 0.587;百分注射量靶 /非靶比值分别为 3.279± 0.463和 3.899± 0.125.99Tcm-枸橼酸主要经泌尿系统排出,但也有少量是经肝脏-肠道系统排出.结论 99Tcm-枸橼酸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是急性骨关节炎良好的显像剂,其最佳显像时间为注射 99Tcm-枸橼酸后的 1 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骨素(OPG)基因启动子区G209-A和T245-G多态性及其脂肪保护作用、联合作用对绝经后正常妇女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5个样本经SSCP-PCR法寻找异常迁移条带,再采用测序方法确定扩增区域中的单核苷酸点突变位点,最后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法(RFLP)对所有样本进行分析;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BMD。结果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61例绝经后正常妇女OPG启动子扩增区中找到两个单核苷酸点突变多态性位点,G209-A和T245-G。分析显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实验对象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G209-A和T245-G多态性位点单一基因型和复合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实验对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各单一基因型及其复合基因型的BMD分析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腰椎和髋部BMD明显低于绝经后正常妇女,同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全身体脂比率也明显低于正常妇女。结论G209-A和T245-G多态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正常妇女的骨量影响没有协同作用;单一的和复合的G209-A、T245-G多态性各基因型不能作为预测中国汉族妇女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标志,但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易感基因,并且合理的含脂饮食有利于骨保护。  相似文献   
5.
99 Tcm-DTPA与131I-OIH双核素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双核素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的评价.方法对96例受检者行99Tcm-DTPA与131I-邻碘马尿酸(OIH)双核素肾动态显像,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与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结果正常对照组GFR为(130.35±18.71) mL/min,ERPF为(600.86±123.44) mL/min,GFR/ERPF为0.225 7±0.055;双肾病变组GFR为(49.71±32.79) mL/min,ERPF为(214.34±145.25) mL/min,GFR/ERPF为0.248 1±0.095;左肾病变组GFR为(98.76±21.19) mL/min,ERPF为(433.45±168.10) mL/min,GFR/ERPF为0.257 7±0.109 3;右肾病变组GFR为(107.55±23.61) mL/min,ERPF为(418.45±121.79) mL/min,GFR/ERPF为0.266 8±0.050;肾移植组GFR为(46.45±28.01) mL/min,ERPF为(156.77±67.27) mL/min,GFR/ERPF为0.282 3±0.115 4.结论双核素肾动态显像可同时测定GFR与ERPF,评价肾脏功能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骨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是否低于正常人。 方法 肾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615例,与同一地区1116名正常人的BMD比较。 结果 (1)女性 T2DM患者各年龄组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BMD均与正常人近似; 男性 T2DM患者 40 岁和 60 岁以上年龄组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BMD与正常人近似,但是50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正常人(P<0.05)。(2)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女性T2DM患者 BMD的因素为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总胆固醇水平,而影响男性T2DM患者的 BMD的因素为 BMI和餐后胰岛素水平。 结论 肾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的BMD不比正常人低。  相似文献   
7.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绝经后汉族妇女护骨素(OPG)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和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测定随机选取的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61例绝经后正常妇女OPG基因T^950-C的基因型,双能X线骨吸收方法分别测腰椎各椎体和股骨颈髋部的BMD,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骨代谢指标。结果所选人群OPG基因T^950-C基因型频率分布在骨质疏松症和绝经正常妇女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而且其基因型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汉族妇女T^950-C基因型分布与高加索人种妇女相比有明显差异。在骨质疏松症组CC型的股骨颈BMD低于TT型和TC型,而绝经后正常妇女三种基因型之间BMD无差异。结论OPG基因T^950-C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OPG基因T^950-C多态性不能作为中国汉族妇女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标志,但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国汉族妇女CC型却能预测骨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程度。  相似文献   
8.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技术是根据核酸杂交原理,设计针对特定靶序列的ASODN,从而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分子影像学是一门在细胞与分子水平对活体生物过程进行描述和测量的新兴交叉学科.ASODN技术以分子影像为技术平台,通过图像达到无创、实时、活体、特异、精细地直接显示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该文主要阐述ASODN的作用机制、ASODN的化学修饰、ASODN技术的进展及其在分子影像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绝经和绝经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妇女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变化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绝经和绝经后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疾病的,并经内科治疗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151例Ⅰ型糖尿病、270例Ⅱ型糖尿病和574非糖尿病妇女,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髋部和腰椎骨密度,通过计算机分析用SSPS10.0医学统计软件比较3类人群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差异及其与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 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绝经和绝经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妇女髋部和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绝经时间的延长和病程的延长呈同步下降趋势,其中以Ward’s区骨密度下降最为明显。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与年龄和绝经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其相关程度要大于与病程和体重的相关程度。结论 糖尿病妇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其骨量的保护,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乃是其骨量丢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膜雌激素持续作用对乳腺癌细胞生长调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不同浓度的膜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MTT法和RT-PCR法分析不同的信号抑制剂调控后,膜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及其EGFR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10-7M和10-12M的膜雌激素持续作用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膜G蛋白藕联受体阻断剂苏拉明和EGFR阻断剂AG-1478能明显抑制膜雌激素对MCF-7细胞生长的诱导作用。苏拉明和AG-1478能抑制膜雌激素持续作用上调MCF-7细胞中EGFRmRNA表达的作用。结论雌激素膜持续效应能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一作用是通过膜G蛋白藕联受体和EGFR通路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