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修复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下颌骨即刻植骨分为Ⅰ期愈合组和延期愈合组,回顾性地查阅住院病历,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填写有关项目。结果下颌骨即刻植骨的愈合与患者的年龄、受骨区是否有手术史、植骨的类型、植骨的大小无关;术中口内外相通是植骨延期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下颌骨良性病变即刻植骨修复时,应密切关注术区与口内外穿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争取植骨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下颌骨的FDCS患者,通过问诊及专科查体,结合放射线、CT检查及病理检查,分析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手术采取在肿瘤外1.5cm截骨,并配合放疗,该患者经5年复诊未见复发。结论:初步明确下颌骨FDCS的诊断方法,确诊必须依靠免疫组化,主要特征为CD21(+),CD35(+),治疗应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头颈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欧美发达地区低,2009年上海市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约为0.42/10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人数众多.2009年、2011年已经发布了2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主要针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在我国,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对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较少.而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段和预后与皮肤黑色素瘤有许多不同.因此,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实践共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手术导航系统与放射性粒子内照射治疗相结合,探索更高精度植入125I放射粒子的方法,从而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已累及颅底及眶尖周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方法:肿瘤侵及颅底、眶尖周的腺样囊性癌患者11例,术前进行MRI扫描。术中运用BrainLAB手术导航系统定位并引导手术进行。结果:术中避免了颅脑及眶内组织损伤。完成了放射粒子组织内均匀分布,定位准确,无一例出现颅脑损伤及视力影响,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达100%,疗效确切。结论: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颅底眶尖周放射粒子植入是精确、安全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6.
多系统疾病对老年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系统疾病对老年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分析对比老年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22例,合并多系统疾病组14例,非合并多系统疾病组14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合并多系统疾病组病因构成与非合并组相似,P=0.649;合并多系统疾病组与非合并组的感染部位差别无明显性,P=0.552;合并多系统疾病组有创治疗的比例与非合并组相似,P=1.000;合并多系统疾病组住院期间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的比例多于非合并组,P=0.006.结论应密切关注颌面部间隙感染老年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人舌鳞状细胞癌角蛋白组群为抗原,制备了抗舌鳞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单抗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和免疫组织定位。方法:提取和纯化的舌鳞癌角蛋白免疫小鼠,建立了五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方法对18例口腔鳞癌病例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共获得5株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Lck1-5,免疫鉴定Lck1、Lck3、Lck4、Lck5都可在癌组织及癌转移淋巴结中部分表达,表达阳性细胞位于癌巢中的癌细胞胞浆中。其中以Lck4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结论:成功进行了舌鳞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其中Lck4敏感度、特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外周神经甘油注射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甘油注射阻滞三叉神经周围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对1994-2005年3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47条神经,行周围支甘油阻滞术。结果:注射后29条神经有效,7条神经缓解,6条神经部分缓解,5条神经无效,总有效率89.4%。3-13个月后复发的8条神经行重新注射后5条神经疼痛消失,3条神经疼痛缓解。结论:甘油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微创,可作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汶川大地震后送伤员涉及耳鼻咽喉头颈部伤情的特点以及救治原则.方法 对汶川大地震中的206例进行耳鼻咽喉专科拉网式筛查及检诊,调查耳鼻咽喉头颈部伤情、致伤原因,并及时予以救治.结果 206例伤员中,收入院伤员165例,伤员中合并耳鼻咽喉头颈部伤37例(22.4%),主要包括:耳廓及外耳道外伤10例(27%),鼓室积血2例(5.4%);鼓膜破裂出血1例(2.7%);外耳道异物4例(10.8%);鼻出血4例(10.8%);鼻骨骨折及蝶骨、筛骨骨折6例(16.2%);蝶骨、筛骨骨折合并脑脊液鼻漏1例(2.7%);颧部外伤感染伴脓肿形成1例(2.7%);下颌骨及颧骨骨折4例(10.8%);口唇黏膜撕裂伤2例(5.4%);声音嘶哑2例(5.4%).致伤原因以摔伤及踩踏伤居多.所有患者处理全身其他合并伤同时,对专科情况给予适当处理,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地震伤救治后送伤员大部分为多发伤,耳鼻咽喉头颈部损伤多为全身其他部位的并发伤,容易被忽略,专科医生应及早对伤员进行全面检查诊断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当下颌骨在受到撞击时常常发生髁突和髁突颈的骨折,临床上常见髁突横断骨折和纵行骨折.为什么撞击方式不同就导致不同类型的骨折?目的:应用有限元模拟撞击相的方法,分析下颌骨髁突受到撞击时应力、应变的变化,探索髁突横断骨折和纵行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2007年在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参试者:将一下颌骨发育正常的成年女性行CT扫描,CT机原始数据下载,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方法:在边界约束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以3.6 m/s相同速度模拟下颌骨颏部正中以不同角度撞击正前方刚体,首先是水平方向(0°),然后分别是顺时钟方向10°,20°,30°,40°,50°,60°依次模拟撞击.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的角度撞击时下颌骨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变化.结果:以不同角度撞击时,除了在撞击点出现损伤(骨折)外,在髁突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损伤(骨折).水平撞击时髁突出现横断骨折垂直,斜向下撞击约在顺时针40°时开始出现纵行骨折倾向.结论:在髁突间接撞击损伤中,除其解剖特点外,撞击方向不同是导致不同类型损伤(骨折)的一个相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