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林颢  李鹏  孙杰聪  曾荣  楚佳奇 《广东医学》2016,(9):1274-127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影响.方法 提取脐带血PRP,ELISA试剂盒测定PRP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并将其作为PRP生长因子含量的衡量标准,分别以含不同浓度TGF-β1的PRP培养hUC-MSCs,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效率.将P5代hUC-MSCs接种于6孔板,分为4组:对照组只添加完全培养基培养,PRP组添加TGF-β1为750 pg/mL的PRP培养,成骨诱导组添加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PRP+成骨诱导组添加TGF-β1为750 pg/mL的PRP和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成骨标志基因(OPN、RUNX2、AL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细胞培养至第5天时,含TGF-β1浓度为750、1000、2000pg/mL的PRP对细胞增殖促进作用显著.此外,成骨诱导过程中,添加PRP对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影响,相对于成骨诱导组,PRP+成骨诱导组细胞第14天时已有明显的钙沉积.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在各时间点成骨标志基因只有微量表达,且无明显变化.其余3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增加,成骨标志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PRP组高于对照组(P<0.05),成骨诱导组高于PRP组(P<0.05),PRP+成骨诱导组高于成骨诱导组(P<0.05).结论 体外培养时PRP可促进hUC-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PRP中TGF-β1最佳浓度为750 pg/mL.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继发性骨质疏松性的个体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原代BMSCs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使用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鉴定培养的BMSCs;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通过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1·d-1)8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大鼠经手术于胫骨平台下钻孔造骨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S组,骨折不处理)、DEX骨折+生理盐水(NS)组、DEX+BMSCs组,将BMSCs注射到大鼠骨缺损部位治疗(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于术后4周和8周,采用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表型鉴定及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实验均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胞是BMSCs。Micro-CT结果表明,与DEX+NS组比较,BMSCs细胞治疗能促进DEX诱导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结论 BMSCs对继发性骨质疏松性大鼠的骨缺损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这为临床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双侧股骨、胫骨骨髓,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11周雌性SD大鼠60只,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均做双侧骨折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OVX骨折不处理组)、生理盐水组(OVX骨折+生理盐水组)和细胞治疗组(OVX骨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术后于第3天、第4、8周分别进行X-光扫描。结果全骨髓贴壁法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出来的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一致。X-光结果表明,细胞治疗组相比于其它组能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结论体外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DNA疫苗是将编码抗原的基因插入载体质粒中构成重组体,直接接种机体,在接种部位摄取表达并达到抗感染目的的一种疫苗。pCMV—Taq2B载体具有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cgalovirus,CMV)高效启动子/增强子序列,可使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高水平稳定表达成为DNA疫苗载体。构建pCMV-Taq2B—Surfaceantigen2(表面膜抗原2)(pSAG2)、pCMV—Taq2B—Densegranuleprotein2(致密颗粒蛋白2)(pGRA2)及pCMV.Taq2B—SAG2.GRA2(pSAG2-GRA2)DNA疫苗并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将pSAG2、pGRA2、pSAG2-GRA2DNA疫苗(实验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pCMV—Taq2B空质粒(对照组)分别肌肉注射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末次免疫后第28d,各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1000个,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显示单基因疫苗pSAG2、pGRA2和双基因疫苗pSAG2一GRA2免疫组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且于末次免疫后第28d达到最高值,此时单基因疫苗pGRA2(0.382±0.66)和双基因疫苗pSAG2-GRA2(0.548±0.137)免疫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PBS(0.137±0.016)或pCMV—Taq2B(0.135±0.010)对照组吸光度值。免疫单基因疫苗pSAG2(14.3±1.8)、pGRA2组(13.5±2.1)小鼠存活时间(d)明显长于PBS(4.3±1.6)及pCMV—Taq2B组(4.1±1.3),且双基因疫苗pSAG2.GRA2组(19.6±2.4)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基因疫苗pSAG2组及pGRA2组。弓形虫双基因疫苗pSAG2-GRA2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弓形虫感染保护性免疫,其免疫保护性优于pSAG2、pGRA2单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RP联合h UC-MSCs移植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雌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组织),安慰剂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诱导组(给予未诱导的h UC-MSCs),成骨诱导组(移植诱导后的h UC-MSCs),PRP+成骨诱导组(移植诱导后的h UC-MSCs联合PRP)。OPF造模成功后,对各组动物进行细胞移植3次,分别在OPF造模后1周、3周和7周。骨折后的第1周、3周、5周、7周、11周、13周Micro CT扫描动物模型患肢。结果 Micro CT动态观察结果显示,PRP+成骨诱导组骨痂生成量明显多于、早于其余各组,骨折11周时达到临床愈合标准,而其他组别骨痂重塑期相对滞后,比正常骨量大鼠愈合时间至少推迟了37.5%。结论 PRP联合h UC-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为临床治疗OPF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静脉血检测及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组平均年龄大于非骨折组;非骨折组腰椎骨密度(LS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的T、Z值和血清钙水平大于骨折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内以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女性年龄大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SBMD的T和Z值和FNBMD T值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组中骨折与非骨折例数,>70~80岁组骨折患者最多;分析各年龄组LSBMD、FNBMD、血清钙和维生素D水平,非骨折组高于骨折组(P<0.05)。通过对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年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T值升高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D、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T值升高是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需及早预防,尤其在40岁以前进行,尽量提高骨密度峰值,防止日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旨在探讨活性氧( ROS)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 NAC)能否抑制滴虫排泄分泌物( Tv ESP)诱导的人子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并制备Tv ESP,分别用100μg/mL Tv ESP和PBS处理SiHa细胞, Tv ESP处理SiHa细胞30 min前加入NAC,进行预处理。使用CellTiter 96 AQueous单溶液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 DCFH-DA)进行荧光探针标记测定胞内ROS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和PARP-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 NAC预处理可降低Tv ESP的细胞毒性作用。 Tv ESP作用SiHa细胞16 h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但经过NAC预处理后胞内ROS生成显著降低。此外, NAC预处理后能显著下调Tv ESP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137对RUNX2的靶向作用及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软件预测miR-137与成骨标志基因RUNX2的结合位点。检测MC3T3-E1细胞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miR-137的表达变化。转染miR-137 mimics或miR-137 inhibitor后,再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RUNX2、ALP、OPN、OCN及OSX)表达变化。结果经软件预测,miR-137与靶基因RUNX2有结合位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miR-137表达下调。转染miR-137mimics的MC3T3-E1细胞成骨标志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而转染miR-137 inhibitor组成骨标志基因呈不同程度表达上调。结论miR-137通过靶向作用RUNX2基因调控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