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其严重程度视其损伤严重分值(ISS)而定,凡ISS>16分者定为严重多发伤[1]。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在抢救89例严重多发伤的过程中,采用定位抢救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联合德尔菲法和熵权法构建碘对比剂静脉外渗风险评估体系,为碘对比剂使用风险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循证研究,结合临床数据回顾分析,形成碘对比剂外渗风险评估体系初稿,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20名长期从事碘对比剂外渗研究的医学、护理专家,运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评估体系的修订,最后应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碘对比外渗风险评估体系包括患者因素、注射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4个维度(一级指标),根据不同维度的特征确定了13个二级指标,对二级指标应用熵权法进行权重计算,确定了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部位、基础疾病和血管情况5个关键指标。结论 基于德尔菲—熵权法构建的碘对比剂静脉外渗风险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碘对比剂静脉外渗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输液外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2例输液外渗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用消炎止痛膏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热外敷,比较两组疗效及平均显效时间.结果:观察组疗效及平均显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疗效好、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急性中毒患者实施早期洗胃、正确氧疗、应用特效解毒剂、护理心理干预等综合急救护理措施。结果:58例急性中毒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急救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在门诊老年膝骨关节炎(KOA)关节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接受关节灌注治疗的200例老年KOA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随访6个月...  相似文献   
7.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评估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完善和修订工作制度,加强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监控等。结果:病人满意度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急诊科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临床常用消毒剂对我院ICU病房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帮助临床选取正确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方法 收集本院ICU流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8株,制备菌液,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消毒剂对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结果 碘伏、过氧乙酸,氯己定、2%戊二醛和乙醇对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01 6%、0.01 1%、62.5mg/L、1%和75% 肥皂对鲍曼不动杆菌无作用.5种消毒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稀释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过氧乙酸、氯己定、碘伏、戊二醛和乙醇.结论 过氧乙酸、氯己定为本院抑杀环境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消毒剂,而2%戊二醛不主张应用.碘伏能够作为体表中的有效消毒剂,而乙醇应用消毒时一定要保证浓度在75%.我们认为消毒剂对于不同细菌的MIC值检测正如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一样对于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消化性溃疡作为儿科常见病,其对儿童健康影响不容忽视、传统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门诊病人是建立在单纯给药基础上,只是片面依赖药物作用,并未发挥护理宣教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芦荟在预防与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按照系统评价PRISMA流程,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按标准流程筛选,本研究最终纳入10篇有关静脉炎预防的文献和6篇治疗的文献,共涉及临床病例4 7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常规方法比较,芦荟外敷处理组化疗性静脉炎总发生率较低,OR值为0.13[95%CI(0.08,0.20),P<0.000 01]。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芦荟外敷处理组Ⅰ度、Ⅱ度、Ⅲ度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OR值分别是:0.53[95%CI(0.21,1.33),P=0.18],0.10[95%CI(0.07,0.14),P<0.000 01]和0.10[95%CI(0.03,0.34),P=0.000 2],提示芦荟外敷可降低各种程度静脉炎的发生;与硫酸镁处理组相比,芦荟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总有效率与治愈率RR值分别为:1.29[95%CI(1.19,1.39),P<0.000 01]和2.38[95%CI(1.27,4.47),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芦荟外敷在化疗性静脉炎预防与治疗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