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0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399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169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378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1652篇
内科学   809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352篇
特种医学   6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16篇
综合类   3170篇
预防医学   1353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1185篇
  10篇
中国医学   1168篇
肿瘤学   27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719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548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716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720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32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温室作业对蔬菜种植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西北某地区60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温室作业人员(温室组)307人、非温室作业人员(非温室组)295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个人基本信息和各部位WMSDs检出信息。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WMSDs检出率的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温室组WMSDs检出率为84.04%,高于非温室组(60.68%)(χ2=41.265,P<0.001)。温室组颈部、肩部、下背部、手部和腿部5个部位WMSDs检出率分别为36.2%、29.0%、62.2%、20.2%和51.1%,均显著高于非温室组(24.7%、18.6%、41.4%、12.2%和26.4%)(P<0.05)。温室组2个部位、3个部位和≥4个部位WMSDs检出率分别为25.1%、16.9%和19.2%,亦显著高于非温室组(18.3%、9.2%和10.2%),但两组间单一部位WMSD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从事温室作业能增加作业人员WMSDs的风险(OR=3.558,95%CI 2.338~5.414),女性患病风险(OR=4.682,95%CI 2.600~8.433)高于男性(OR=2.667,95%CI 1.421~5.007)。结论 温室作业可增加蔬菜种植人员WMSDs的患病风险,多部位WMSDs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全程导乐助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产妇焦虑抑郁评分、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助产,观察组采用全程导乐助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产后母婴结局,如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出血率等。结果两组产妇的SAS和SDS评分在生产后都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产妇两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多分布于1级(64.58%),而对照组多分布于2和3级(47.90%、27.10%),两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的自然分娩、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病例数分别为24(70.8%)、6(12.5%)、5(10.4%)、4(8.3%)例,观察组分别为42(87.5%)、1(2.1%)、0、0例,观察组各项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程导乐助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自然分娩过程,可显著改善产妇负面情绪,降低疼痛程度,促进母婴良好结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开门法”是云南著名中医学家戴丽三颇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源于《黄帝内经》“太阳为开”的学术思想,即在生理上指太阳之气宣发舒畅,在病理上太阳是邪气入侵的道路,在治疗上是指开太阳气机之门,使邪气透表出里,从而达到“表气通,里气和”的目的。附戴丽三运用此方治疗疑难杂症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依据现有临床证据评价低能量冲击波(LI-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有关LI-ESWT治疗E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来自8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595例ED患者,其中LI-ESWT治疗组362例,对照组2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I-ESWT治疗可显著提高ED患者的IIEF评分[WMD=1.70, 95%CI (0.44, 2.96),P=0.008]和勃起硬度分级(EHS)[RR=11.72, 95%CI (5.13, 26.80),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LI-ESWT治疗后随访4周和24周ED患者的IIEF评分均显著提高[WMD=1.43, 95%CI (0.10, 2.75),P=0.03; WMD=3.09, 95%CI (1.49, 4.68),P=0.000 2];LI-ESWT治疗10~12次ED患者的IIEF评分显著提高,而治疗5~6次IIEF评分并未显示出明显增加[WMD=1.81, 95%CI (0.31, 3.31),P=0.02; WMD=1.88,95%CI (-2.10, 5.86),P=0.35];基线IIEF≥12分ED患者LI-ESWT治疗后IIEF评分明显增加而基线IIEF≤11分治疗后IIEF评分并未显示出明显增加[WMD=2.13, 95%CI (0.51, 3.75),P=0.01; WMD=1.04, 95%CI (-0.96, 3.03),P=0.31]。8项研究报告了LI-ESWT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LI-ESW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其可明显改善ED患者的IIEF评分和EHS分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8.
9.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理发美容行业的卫生状况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对梁山县城区内的理发、美容店的卫生现状做了细致的调查与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16、P15、P14基因5'CpG岛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基因甲基化程度,χ^2检验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间关系。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 5'CpG岛甲基化扩增阳性化率分别为27.5%、17.5%、35%,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三种基因5'CpG岛甲基化。P16、P14基因甲基化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P15基因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P15、P14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较高,三种抑癌基因5'CpG岛异常高甲基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