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院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的用药金额和各品种的用药金额、所占比例及用药频度(DDDs),计算销售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的比值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我院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3年来用药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渐增长,销售金额排序前4位的药品为多西他赛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DDDs排序前5位的药品为多西他赛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足叶乙苷、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用羟基喜树碱,销售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的比值在0.30~4.00之间。结论:紫杉醇类在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中销售金额和DDDs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我院激素类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06~2008年抗肿瘤药的用药总金额及激素类抗肿瘤药各品种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并对激素类抗肿瘤药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分别进行排序。结果激素类抗肿瘤药的用药金额在我院抗肿瘤药的用药总金额中所占比例比较稳定,且用药金额逐年增长。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使用频度大。结论我院激素类抗肿瘤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作为抗肿瘤药的一个亚类,其将会在这一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西他赛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西他赛,又名多烯紫杉醇,是一新型植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其前体是从欧洲紫杉中提取。1982年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安乐公司研制而成,1995年4月在墨西哥首先上市,随后在英、美、法、意、德、日等国家上市,我国自2002年起先后批准6家企业生产该药。多西他赛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形成星状体,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导致细胞死亡,且多西他赛是一种有效Bel-2磷酸化诱导剂,诱导Bcl-2蛋白过度表达的实体瘤细胞凋亡,为M期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镇痛药物治疗工作后,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度癌痛患者30例,比较临床药师参与止痛治疗3周前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成本间的差异,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药师参与癌痛治疗前后最严重最痛时评分分别为8.27、6.4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发痛次数分别为4.63、2.9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止痛药物持续起效时间(NRS≤4)分别为4.58、8.4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分别为:46.67%、86.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没有差异;治疗成本方面药师参与后费用较参与前高,但成本效益分析发现,药师参与后患者获益率较高。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治疗后,在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患者的止痛效果明显提高,临床获益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6.
冯晶  柴艳冬  王玉洁 《甘肃医药》2010,29(4):449-452
目的:研究奎纳克林(quanacrine,OC)对786-0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奎纳克林治疗肾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光学显微镜及MTT法研究奎纳克林对786-0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MTT实验显示QC处理24h胚肾细胞HEK293IC50为24.836μmol/L,肾癌细胞系786-0IC50为10.421μmol/L;QC处理48h胚肾细胞HEK293IC50为21.044μmol/L,肾癌细胞系786-0IC50为6.822μmol/L;QC处理72h胚肾细胞HEK293IC50为15.643μmol/L,肾癌细胞系786-0IC50为3.859μmol/L。结论:QC对肾癌细胞系786-0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作用随时间延长和浓度提高而增强,且其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现收集2006年4月以来我院已收回的300例癌症病人的麻醉药品专用病历及登记记录、随访记录,对晚期癌症的病种及比例、麻醉药品专用卡的使用天数、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病人的生存时间进行逐卡统计、处理。结果表明,阿片家族中吗啡控缓释片的使用属于正常,吗啡针剂的用量首次超过度冷丁注射液,说明麻醉药品专用病历制度在麻醉药品的管理使用中显示出法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麻醉药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醉药品的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吗啡的用量上升趋势尤为显著;吗啡的处方数量连续3年稳居榜首,原因是对其的单方使用量的限制。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注射液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临床使用的获益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方法,选择我院宫颈癌术后患者108例,两组均接受4(3~4周为一个周期)个以上周期的TP化疗方案治疗,通过对比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rITP化疗方案组与单纯TP方案在宫颈癌术后患者治疗中,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对症处理用药情况和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止吐药和保肝药的使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白药使用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药品总费用和患者住院总费用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鸦胆子油注射液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骨髓抑制方面没有治疗作用,并且加重了患者止吐药的使用量。所以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rrP化疗方案时不建议同时使用鸦胆子油注射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的:建立测定升血颗粒中的马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四氢呋喃-乙腈-甲醇(1:8:4)-0.05%磷酸溶液(10:90);色谱注:色谱柱选用Luna 5u C18(2)(100A,4.6mm×250mm,5μm)与Waters Suntir C18(250mm×4.6mm,5μm)。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36nm。结果:马钱苷在0.0752μg-0.45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平均回收率为96.2%,RSD为2.3%。结论:方法可行,重现性好,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同时暂定为升血颗粒中马钱苷含量的限度为0.10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