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70例,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平均年龄(83.16±8.57)岁。根据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和糖尿病筛查分为营养正常组(42例)、营养正常+糖尿病组(36例)、营养不良组(52例)和营养不良+糖尿病组(40例)。研究MNA-SF评分与血清学指标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IM)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伤口愈合延迟与血清学指标和MNA-SF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和淋巴细胞百分比(TLP)在评估营养不良上与MNA-SF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5)。术前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清学指标会进一步降低,且ALB、PA、TRA和TLP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伤口延迟愈合总共发生52例,其中营养正常组2例(4.76%),营养正常+糖尿病组3例(8.33%),营养不良组21例(40.38%),营养不良+糖尿病组26例(65.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和针刀疗法(NKT)在慢性跖筋膜炎(CP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骨科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8例C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患者意向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NKT组(26例)和ESWT组(22例)。ESWT组采用激痛点治疗模式,NKT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模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程度,应用压痛评分评定足跟压痛程度。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的组间比较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随访时间节点,2组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后1周(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压痛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KT组患者治疗后3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收治的62例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汉密斯顿量表(HAMA)评分。结果对照组断指成活率为72.7%,与研究组(9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P〈0.05)。对照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4.2%,明显高于研究组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椎板切除回植后应用不同钢板内固定系统(微H钢板和微L钢板)重建椎管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应用3D打印技术打造正常腰4(L4)椎体模型,对L4椎体模型实施全椎板切除,根据椎板回植椎管重建(RL-SCR)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成微H钢板(H-MFS)组和微L钢板(L-MFS)组;分别通过静态压缩和动态疲劳压缩实验对两组RL-SCR模型进行加载直至钢板失效、断裂或回植椎板塌陷;静态压缩实验采用速度控制模式,动态疲劳压缩实验采用载荷控制模式。同时,通过建立正常L3-L5有限元模型,在验证该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进行RL-SCR的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赋值组、椎板切除组、H-MFS组和L-MFS组;在相同载荷下,模拟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个方向的生理活动条件,对各组L3-L4和L4-L5的活动度(ROM)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RL-SCR静态压缩实验中,H-MFS组的持续屈服载荷大于L-MFS组(P<0.05),在相同机械载荷下的压缩刚度、屈服位移和轴向位移-轴向载荷排列为:H-MFS组>L-MFS组(P<0.05);L-MFS组全部出现椎板原位还...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条件改善,人口高龄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老年人的营养风险也越来越高。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多发生营养不良,其发生率可达20%~71%,而营养风险状态恰恰是造成骨折的高危因素[1]。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髋部骨折(hip fracture, HF)是发生率最大、危害性最高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且易再次发生骨折[2]。研究表明,在整个骨科住院病患中,HF约占20%,且1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33%[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SRA-BT)与双排锚钉(DRA)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GT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锚钉固定技术治疗的G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锚钉固定方式分为SRA-BT组(18例)和DRA组(22例),SRA-BT组采用内排锚钉联合骨隧道的缝线桥固定技术,DRA组采用内排锚钉联合外排锚钉的缝线桥固定技术。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肱骨大结节位移距离;术后6个月时评估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功能和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生感染和内固定失败。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肱骨大结节位移距离和术后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RA-BT组切口长度较DRA组增大,住院总费用低于DRA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2组间术后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SES评分及前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