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讨论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62例内踝骨折应用经皮撬拨空心钉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撬拨空心钉治疗内踝骨折固定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高度再丢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锦乐  林壹冰  陈金光 《当代医学》2009,15(27):107-108
目的通过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再丢失的原因,指导手术及患者康复,避免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膝内外翻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0年--2008年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随访病,Ⅷ4例。以高度丢失≥0.5cm或轴性对位〉5°标准,共3)例出现高度再丢失的原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再丢失原因多样性,主要原因为内固定不当、早期负重、创伤严重、合并韧带损伤,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区域医疗中心应用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提供相关流行病学信息。方法:2016-04—2019-11期间入住我院的32例需行胃造瘘患者纳入分析,回顾性采集患者诊疗信息,包括诊断、实验室检查、胃造瘘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经皮胃造瘘术的申请科室进行分组,来自急诊科、急诊综合病房和重症医学科的归入急诊组;其他科室的归入非急诊组。结果:急诊组中颅脑疾病和肺部感染的比例[例(%)]高于非急诊组[11(78.6) vs.8(44.4);14(100.0)vs.10(55.6),P0.05];急诊组中氧分压(mmHg)低于非急诊组(57.6±27.45 vs.133.75±67.26;P0.05),提示造瘘术前急诊组患者病情重于非急诊组且难度更高;但胃造瘘完成时间[(11.07±7.01) d vs.(15.50±12.48) d]、胃造瘘距离出院时间[(26.00±25.11) d vs.(27.72±28.60) d]、总住院时间[(37.07±27.41) d vs.(43.22±31.99) d]和临床预后(7.1%vs. 0,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急诊组患者从经皮胃造瘘术受益更大。结论:经皮胃造瘘急危重患者有较高应用价值,尤其是在颅脑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52例患有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临床中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26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26例),观察对比2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6.15%,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同时具有较好的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的观察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20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例病人中总共19例致密栓塞,其中18例术后3~6个月再次入院行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复发,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经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瘤体深度及体颈比例与患者结局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P<0.05)、0.658(P<0.05);动脉瘤形态与手术时间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P<0.05),提示动脉瘤越不规整,则需花的手术时间则越多;随之将影响术后转普通病房还是重症医学科的选择,相关系数分别为0.52(P<0.05)、0.632(P<0.05)。结论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是安全的、可靠的,但对护理配合要求高,需配合医师充分评估动脉瘤形态,记录手术角度及路径,配合医师完成术中微导管塑型,配合弹簧圈填塞过程,密切观察,发现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情况,同时需重视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8.
<正>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指致病因素诱发心脏突然停搏致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心搏骤停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有效地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是增加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及良好预后的关键[1]。高质量胸外按压能保证有效的脑灌注的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尿道导向器在尿道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8例尿道损伤患者第一时间于床边应用自制尿道导向器,轻贴尿道12点处缓慢推进,到达损伤部位,如能顺利滑人并通过受损部位,则证实为尿道黏膜损伤或尿道不完全断裂伤。将尿道导向器推人膀胱,置人斑马导丝或输尿管导管至膀胱,顺导丝推人剪开尖部小孔的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完成操作。如置入尿道导向器受阻,考虑尿道完全性断裂,标志并记住受损位置,送手术室在硬膜外麻或局麻下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插入弯型尿道导向器至断端处,由尿道口置人直型尿道导向器,两导向器在断端处对接,或由尿道外口置入输尿管镜于尿道断端处,发现弯型尿道导向器头部中心孔并对接,置入导丝通过对接口至膀胱,顺导丝推入导尿管。结果:本组38例均一次操作手术成功,术后均恢复正常排尿。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尿道狭窄,经3~6个月尿道扩张,均能达到正常排尿。2例尿道狭窄较明显患者行尿道镜检查,尿道瘢痕长度均小于1.5cm。结论:自制尿道导向器在尿道损伤中应用效果良好,在尿道黏膜损伤、尿道裂伤、尿道不完全断裂伤中能在第一时间于床边给予有效处理治疗。在尿道完全性断裂伤中,手术快速简单,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或减少瘢痕长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