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青海不同地区麻花秦艽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完成其主要色谱峰和不同部分差异性成分的鉴定。方法 色谱条件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13%B;1~5 min,13%~18%B;5~7 min,18%~50%B;7~9.5 min,50%~60%B;9.5~11 min,60%~99%B;11~14 min,99%B;14~15 min,99%~1%B;15~16 min,1%B),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50~1 200。结合对照品信息、文献信息及ChemSpider在线数据库,完成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分析麻花秦艽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分组趋势、相关性和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 从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初步鉴定了24个环烯醚萜类、13个黄酮类、8个三萜类、6个氧杂蒽酮类、5个脂肪酸类、4个糖类、3个酚酸苷类、2个生物碱、2个甾醇类和1个木脂素共68个成分,其中有42个成分为首次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4种秦艽植物中报道;筛选出了8个差异性成分,即蔗糖、麦芽三糖、马钱苷酸、山栀苷甲酯、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异牡荆素。结论 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潜力;其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成分主要为活性成分环烯醚萜类,可为探究秦艽不同部分的药效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Ki-67、ER、PR、Her-2等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乳腺包埋石蜡块IDC组织7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Her-2、Ki-67在ID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IDC患者ER、PR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IDC患者Her-2表达低于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的IDC患者Her-2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的IDC患者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IDC患者Ki-67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R与PR正相关,ER与Her-2、PR与Her-2负相关,ER、Ki-67和PR、Ki-67负相关,Her-2与Ki-67正相关。③Ki-67阳性表达的IDC患者病死率高于Ki-67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R、PR、Her-2表达情况的IDC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高于阳性表达患者,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阳性表达是影响IDC患者OS的独立因素(95%CI:0.212~0.865,P=0.018)。结论 Ki-67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危险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其阳性表达可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ER、PR、Her-2的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后和其改用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医院60例单用诺和锐30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诺和锐30 3次皮下注射同时3餐嚼服阿卡波糖;研究组30例采用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地特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使用剂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都较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之间3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阿卡波糖较4次胰岛素注射使血糖达标时所用的胰岛素量减少,并具有更少的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镁、钙的浓度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HIE患儿97例,于生后第2、4、6d 3次测定血镁及血钙浓度,比较第2、4、6d及轻、中、重度患儿间血镁、钙浓度的差异.结果 不同程度的HIE患儿,其第2d的血镁均有下降,并且与HIE的程度有关(P<0.05).随着HIE程度的升高,血钙的浓度均下降,轻度与中、重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第2d与第6d比较,血钙均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IE患者的血钙及血镁均降低.且HIE程度越重,低钙血症及低镁血症越明显.对于HIE患儿,我们应该在病情早期,给予补充钙离子(葡萄糖酸钙),同时使用硫酸镁改善内环境并拮抗钙离子通道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并对两组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305例(A组),2006-2009年143例(B组)院前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后死亡病因疾病谱发生改变,死亡率下降,第一目击者参与率提高。结论加强社会预防和宣传,调整急救队伍,发挥第一目击者作用可提高对心脑血管、创伤、中毒等的院前急救水平,减少急诊死亡。  相似文献   
6.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真菌性败血症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为真菌性败血症的17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VLBWI(含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87例,确诊真菌性败血症17例,发生率为5.92%.17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在真菌感染前均接受过广谱抗生素和静脉营养治疗,14例曾机械通气,13例曾留置经外周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起病最早为生后7 d,最晚为生后51 d.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BG)均明显升高(46 ~ 8 285 pg/ml).血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9例,克柔假丝酵母菌4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无名假丝酵母菌2例.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7例起初均予氟康唑治疗,其中8例因疗效欠佳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治愈13例,自动出院3例,1例死亡.结论 VLBWI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医源性因素如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不容忽视.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浆BG检测可作为真菌性败血症的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性败血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的抗KINECTIN抗体的浓度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清中抗KINECTIN抗体,以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血清抗KINECTIN抗体阳性占16.25%(12/80),与正常对照组无阳性(0/40)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疗效机理,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对798例FD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吗丁啉(A组),中药复方(B组)及吗丁啉加中药复方(C组)对其进行治疗,同时检测胃排空率、胃半排空时间、胃电参数、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并观察各组疗效情况。结果 A组治愈46例,显效89例,进步49例,治愈率20.35%,总有效率81.42%;B组治愈58例,显效71例,进步50例,治愈率27.5%,总有效率84.83%;C组治愈187例,显效122例,进步40例,治愈率51.8%,总有效率96.68%,C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A、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胃排空率、胃半排空时间、胃电活动及胃电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血浆胃泌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FD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单一中约组或吗丁啉组,为日前治疗FD较为理想的方法,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各个环节改善胃电活动,增加胃动力,从而达到治疗FD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即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1627例新生儿进行ABO、Rh血型定型、直接抗人球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试验,检测出6例有ABO以外的抗体,进一步用盐水、聚凝胺法、抗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6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阳性,进一步抗体鉴定,检测出抗-D4例,抗-E1例,抗-c1例。结论根据红细胞血型抗体的特性,可为患儿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7-[3-[4-(6-氟苯并[d]异(口恶)唑-3-基)哌啶-1-基]丙氧基]-3-甲基-3,4-二氢喹啉-2(1H)-酮[(±)-SIPI6360]为本课题组发现的多靶点抗精神分裂症候选新药,其化学结构中存在一个手性中心。本试验报道了(±)-SIPI6360及其2个光学异构体的制备和体内外药理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SIPI6360及其光学异构体的体内外药效、大鼠体内药动学特性及毒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别。基于原料制备成本,确定(±)-SIPI6360消旋体作为抗精神分裂症候选新药的更优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