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 Division Cycle6,CDC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CDC6 mRNA为分子标志物,应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检测未缓解及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非肿瘤患者外周血待测基因的表达。结果:标志基因CDC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27.66%,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56.25%,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100%;CDC6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在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P〈0.05)。结论:CDC6的异常高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有关.可作为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监测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运贤  林旭滨 《中国肿瘤》2000,9(11):501-502
白血病的传统治疗是通过细胞毒药物杀灭病人体内恶性增殖的白血病细胞。由于细胞毒药物的特异性较低 ,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 ,也杀灭正常血细胞及其祖细胞 ,抑制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其毒副作用不但造成患者治疗的相关性死亡 ,而且影响其“治愈”剂量的临床应用。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的基因治疗已被人们所注目 ,部分白血病基因治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因治疗白血病不但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出新的治疗途径 ,而且有可能成为“治愈”白血病的重要手段。1白血病基因治疗的原理与现状白血病的发生与人体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中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所有患者先进行PTCD解除胆道梗阻症状,待血清胆红素指标明显改善后,12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全身化疗,11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全身化疗。分析PTCD疗效、化疗有效率、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血清总胆红素由PTCD术前(157±11)μmol/L降至术后(35±4)μmol/L(P〈0.001);化疗后部分缓解6例,稳定6例,进展11例,化疗有效率为26.1%;总临床受益反应为6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GP与GEMOX方案组化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的总发生率为78.3%,消化道反应为69.6%,肝、肾功能损害及外周神经毒性均为I、Ⅱ度.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是中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 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 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65377;【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中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65377;所有患者先进行PTCD解除胆道梗阻症状,待血清胆红素指标明显改善后,12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全身化疗,11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全身化疗&#65377;分析PTCD疗效&#65380;化疗有效率&#65380;生存期及不良反应&#65377; 【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由PTCD术前(157 ± 11) μmol/L降至术后(35 ± 4) μmol/L (P < 0.001);化疗后部分缓解6例,稳定6例,进展11例,化疗有效率为26.1%;总临床受益反应为6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GP与GEMOX方案组化疗有效率&#65380;无进展生存期&#65380;中位生存期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的总发生率为78.3%,消化道反应为69.6%,肝&#65380;肾功能损害及外周神经毒性均为Ⅰ&#65380;Ⅱ度,无化疗相关的死亡&#65377; 【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是中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安全&#65380;可行的治疗方法&#65377;  相似文献   
6.
脐血浆造血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脐血浆刺激造血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及脐血浆造血因子的水平。方法 以ELISA法检测 33例脐血浆GM -CSF ,IL - 3和IL - 6水平 ,RIA法检测EPO水平 ,液体培养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检测脐血浆对外周造血干细胞 (PBSC)造血刺激活性 ,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脐血浆造血因子中位数和全距水平分别为 :GM-CSF为 0ng/L和 0~44ng/L ,IL - 3为 3ng/L和 0~ 35ng/L,IL - 6为 3ng/L和 0~ 2 1ng/L ,EPO为 1 6U/L和 5~ 72U/L ;②脐血浆刺激下PBSC半固体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为 (1 3± 1 1 ) / 1× 1 0 5细胞 ,胎牛血清刺激下的集落数为 0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脐血浆或胎牛血清刺激下PBSC液体培养有核细胞数分别为 (1 .0 8± 0 .2 0 )× 1 0 6 /ml与 (0 .72±0 .0 5)×1 0 6 /ml,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③脐血浆刺激下PBSC体外培养集落数和有核细胞数均与脐血浆IL -3水平成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60和 0 .397,与IL - 6和EPO则不相关。结论 脐血浆含有多种造血因子 ,在体外具有刺激造血细胞生长的作用。脐血浆刺激造血活性与其所含有的造血因子有关 ,造血活性的高低与IL - 3浓度成正相关。IL - 6和EPO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脐血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末以来,随着脐血移植获得成功,脐血造血干细胞及脐血生长因子成为了研究热点。脐血移植的成功,除了脐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以外,还与脐血含有丰富的细胞生长因子有关。脐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包括集落刺激因子(如EPO、G-CSF、GM-CSF等)和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8.
脐血红细胞生成素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红细胞生成素 (EPO)特异性作用于红系造血细胞 ,刺激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 ,是红细胞系统造血必不可少的造血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 - 6)促进造血干细胞从G0 期进入G1 期 ,与EPO、GM -CSF及IL - 3协同作用可促进红系爆增生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MK)和多向性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EMM)形成。体外实验证实脐血浆具有刺激造血的活性。本实验检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浆的EPO和IL - 6水平以了解EPO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类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human cell division cycle 6,hCDC6)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表达与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96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hCDC6 mRNA表达情况,对出现异常表达的样本,经测序后,通过基因比对鉴定突变类型,并对突变样本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在5例难治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现hCDC6两种新的缺失性突变,一种为一段269 bp核苷酸序列缺失,另一种为136 bp及64 bp两段核苷酸序列缺失,两种突变有共同的64 bp的核苷酸片段缺失区。结论 两种新的hCDC6缺失突变可能与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及原发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0.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长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 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 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