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2.
探讨腹腔镜下双通道重建手术对早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其胃肠激素的影响。回顾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吻合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两组患者均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前后2 d的胃肠激素(VIP、MTL、SS)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的营养状况以及术后1年的体质量。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 d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患者VIP、MTL及SS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患者各项胃肠激素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8%)较对照组(17.50%)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术后1年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下双通道重建手术可有效维持早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胃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1∶1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是治疗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伤口感染和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早期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和营养状态,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21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进行双吻合术的经验。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40个月,局部复发1例。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术中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可以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魏海龙  林振海 《中国性科学》2012,21(8):29-30,37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82例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其中有45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并作为试验组,37例直接行乳腺癌根治术并作为对照组.术后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分别为(56.3±15.2)rain、(69.6±14.8)rnin,t=3.99,P<0.05;术中出血分别为(40±12)ml、(65±16)ml,t=8.08,P<0.05;而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比较Χ2=0.12,P>0.0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在随访时闻内试验组有4例复发,而对照组有10例复发Χ2=4.72,P<0.05.结论:在行乳腺癌根治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等,同时还能降低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1996年6月~2006年3月诊治的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8例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7例,刀刺伤1例.伤及左右支气管分别为5例和3例.完全性断裂6例,不完全性断裂2例.7例行支气管修补术,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和保守治疗.1例肺膨胀不良,7例痊愈出院.结论:诊断一经确定,应尽快行支气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电化学对不同类型肿瘤和良性疾病的适应症及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的病例均采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产的BK91A电化学治疗仪和WL系列电极针,对41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采用了电化学治疗,部分病例辅助化疗和中草药治疗,并全部进行了随访。结果41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按UICC1988年标准,缩小或病理证实癌细胞凝固坏死70%以上者29例,一年内近期效果完全缓解(CR)为27%(11/41),部分缓解(PR)为39%(16/41),微效(NC)为24%(10/41),病变进展(PD)为9%(4/41)。CR+PR的有效率为68.3%。41例全部进行了1—3年的效果随访。其中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65.6%和36.4%。41例病人中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电化学治疗适合于年老体弱,不能接受手术、放化疗的病人,它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操作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结肠癌患者体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86例结肠癌患者,按照Duckes分期法进行分期,其中A期20例;B期32例;C期25例;D期9例。取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对CE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受试对象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表达情况和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结果结肠癌Dukes分期血清CEA表达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分析比较,F=28.53,F=49.14,F=41.80,P<0.05。提示结肠癌不同分期患者血清CEA含量分布不同,同时对各期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血清CEA含量从高到低为D期、C期、B期、A期。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各分期患者CEA含量比较仍然存在差异。结论血清CEA在结肠癌的不同分期的含量存在差异,对于评价结肠癌的严重程度具有应用价值。同时对术后疗效和复发的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魏海龙  林振海 《海南医学》2012,23(18):44-45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以期找到较好的恢复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的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常规营养组,每组32例.EN组和PN组于术后48 h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常规营养组输液治疗,待肠道功能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三组各实施一周,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营养指标[体重(BW)、上臂肌围(AC)]和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体重、上臂肌围、TP、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上述指标均有所减小,经统计学分析,不同营养方式营养后患者体重、上臂肌围、TP、TRF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经两两比较,肠内营养的改善情况较肠外营养和常规营养好.结论 肠内营养方法能有效补充胃癌术后患者的能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