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 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 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 PTR, INR 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 P <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 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及卡氏评分0~30分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PTR,INR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及卡氏评分0-30分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强化风险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2019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风险护理联合行为干预,两组均持续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母乳喂养情况、康复情况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母乳喂养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4.38±1.02)d]及初排胎粪时间[(6.67±1.45)h]均早于对照组[(5.72±1.25)d、(7.89±1.63)h],安睡时间[(18.44±2.15)h]长于对照组[(16.62±2.3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总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风险护理联合行为干预能够减少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照射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照射安全性,同时利于提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6.
陈应龙先生是闽南近现代著名的气功针灸学家,通过收集整理陈应龙先生的论文、书籍和医案,发现其在临床上注重守神与治神,通过医者神志的内守及对患者神志的观察掌握相结合,可达触手生春的效果,故对其针刺守神与治神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年代,据说世界上数得上来的减肥方法就有4000多种。与苦行僧般的节食、自虐式的运动或者忍痛动刀相比,口服减肥药似乎能解决一切问题,各种关于减肥药的宣传单上说,吃了它,只要懒懒地躺在家里就能瘦下来。世界上真有这样的美事吗?关于口服减肥药,你应该相信多少?3种网络热销减肥药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用KM小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和仪器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柠檬酸钠、柠檬酸(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悦准血糖测定试纸、I型悦准血糖仪(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All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1.2 STZ溶液配制1.2.1柠檬酸缓冲液配制柠檬酸(FW:210.1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剂量对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不同文献中STZ的注射剂量不一致。本文以存活率和成模率两个因素为指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50mg/Kg剂量组小鼠虽然全部存活,成模率为0;100mg/Kg剂量组全部存活,成模率20%;150mg/Kg剂量组死亡率达70%,但存活下来的30%全部成模;200mg/Kg剂量组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125mg/Kg是此方法中的STZ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颁布实施前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病例,对2015年1月~8月(干预前组)和2015年9月~2016年1月(干预后组)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用、使用率、给药时机、给药持续时间、术后感染率及感染菌耐药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组织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有针对性对相关科室进行行政和技术干预,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66.67%降至干预后的36.92%,药品合理使用率由65.38%提高至89.58%,用药持续时间缩短,给药时机基本合理.术后感染率干预后组(9.62%)大于干预前组(8.21%).结论 对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日趋合理,但仍存在药物选用不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用药持续时间过长以及存在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