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aposi肉瘤较少见。近30年来国内报道的大多是经典型。本文报道1例免疫抑制型,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以全身皮肤红斑伴瘙痒10个月,起水疱大疱20天入院。既往健康。未系统诊断治疗。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躯干及四肢屈侧对称散在分布多数红斑基础上的水疱和大疱,粟粒至鸽卵大,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口腔和外阴黏膜也可见水疱和糜烂。辅助检查:末梢血嗜酸细胞分数17%,总IgE1000IU L(正常0~150IU L)。红细胞沉降率、肝功、肾功、空腹血糖、电解质、补体均正常。HIV抗体阴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4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 0 .5mg隔日 1次肌肉注射 ,连续 36天为 1个疗程 ,共 3个疗程。结果 治愈 2 8例 ( 6 5 .1% ) ,显效 11例( 2 5 .6 % ) ,进步 3例 ( 7.0 % ) ,无效 1例 ( 2 .3 % ) ,有效率 90 .7%。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并发结节性红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0岁.因双下肢结节25 d,胸痛伴发热10 d,于2009年2月17日来我院呼吸科求治.患者25 d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多发红色结节,伴疼痛,走路时加重.  相似文献   
4.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指甲真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曲康唑是一种高效、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对皮肤、甲等组织有很高的亲和性.Willemsen等[1]对伊曲康唑在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证明伊曲康唑能通过甲床渗入甲板;停止治疗6个月后,甲中仍可检出伊曲康唑.因此,我们采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指甲真菌病,现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我们共治疗指甲真菌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1~64岁,平均38岁;病程0.5~20年,平均7.6年;受累指甲共21个.所有病例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真菌培养结果6例为红色毛癣菌,1例为互隔交链孢霉,3例阴性.  相似文献   
5.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TNFα、核因子κB及诱生型NO合成酶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诱生型NO合成酶(iNOS)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及iNOS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5例正常人皮肤均不表达NFκB ,5例于毛囊、汗腺、皮脂腺或立毛肌处表达TNFα ,9例表皮全层较弱且均匀表达iNOS ,5例真皮内单一核细胞(MNCs)弱表达iNOS。2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Cs均表达TN Fα、NFκB及iNOS ,在Munro微脓疡处表达较强。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Cs上TNFα与iNOS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为0.526和0.665 ,P分别小于0.01和0.001) ,而NFκB与TNFα和iNOS之间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TNFα以NFκB非依赖性机制诱导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Ss表达iNOS ,而在Munro微脓疡处则可能以NFκB依赖性机制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iNOS。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53及bcl 2基因在皮脂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皮脂腺良、恶性肿瘤上述两种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皮脂腺癌、2例皮脂腺痣和2例皮脂腺增生症均不同程度表达bcl 2蛋白,而p53蛋白仅表达于5例皮脂腺癌的癌细胞。两种蛋白表达强度无相关关系(r’s=0.105,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在皮脂腺癌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而bcl 2基因则起协同促进作用。检测p53蛋白可用于鉴别皮脂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及其受体P55和P75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及其受体P55和P75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单核细胞TNFα及其受体P55和P75表达明显增加(t分别为11.43、5.83和3.93,P分别小于0.001、0.001和0.002)。结论 SLE和TNFα及其受体P55和P75表达增高,单核细胞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e  相似文献   
8.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腹膜后Castleman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伴腹膜后Castleman瘤.患者男,29岁.口腔、龟头反复糜烂1年,周身起皮疹半年,双眼有分泌物1周.结合病史、皮损特点、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组织病理改变、右腹膜后肿物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该病.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因右臀部结节7年,增大伴疼痛1月余来诊。患者7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臀部有一个拇指甲大的红色结节,触之硬韧,表面光滑,略凹陷,无自觉症状,未治疗;1个月前外伤后局部破溃出血,于当地诊所常规换药,并静滴抗生素(头孢类,具体不详)后愈合。之后结节迅速增大至鸡卵大小,表面凹凸不平,伴轻度自发性疼痛。既往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以左侧胸背部起红斑、水疱1周,发热2天,头痛,恶心、呕吐1天来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侧乳房下起红斑、水疱,自觉肋骨及胸壁阵发性针刺样痛,皮疹逐渐延及左侧背部、躯干右侧、四肢及头面部,未予治疗.2天前觉间歇性发热,伴有寒战.1天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遂来我院诊治.病来无明显活动不便及肢体麻木,无抽搐及意识不清,无二便失禁.既往白癜风病史十余年,否认系统性、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