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0世纪初发现的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可与多种磷脂成分反应。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含甘油醇的甘油磷脂。应用ELISA法对82名正常人、76例梅毒病人和另外11例病人治疗前后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酸抗体(aPA)、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PS)、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抗磷脂酰肌醇(aPI)抗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水平测定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作用。方法收集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5例为观察组,另选产科足月分娩的健康新生儿85例为对照组,联合测定CRP及PCT浓度并进行比较;观察组综合治疗1周后联合测定CRP及PCT浓度,比较治疗前后二者浓度变化,同时对CRP、PCT分别测定及联合测定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阳性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RP及PCT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治疗1周后,CRP及PCT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CT稍高于对照组(P<0.05),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测定CRP及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CRP或PCT。结论联合检测CRP及PCT有助于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后对心肌细胞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4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和80 mg阿托伐他汀组(n=60)。入选者均在发病6h内行直接PCI治疗,记录冠脉病变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分级;比较两组间的一般状况、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观察两组再灌注损伤事件的发生情况;综合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急性MI/RI后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结果:两组间一般情况、临床生化指标、冠脉病变分布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 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无复流发生;两组直接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STR)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PCI术后两组均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80 mg阿托伐他汀组RA的发生率大于40 mg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脏不良事件(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减轻AMI患者直接PCI术后MI/RI,进而改善近期临床预后,且80 mg阿托伐他汀改善冠脉血流功能作用优于40 mg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4.
5.
我院用常规的局部照射方法治疗自癫风的效果不够满意,改用局部大剂量、每日递增连续照射的方法治疗白瘫风,疗效良好,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观察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0例,2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较2组及观察组术前、术后3~7 d、术后1个月反映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收缩期S峰(Sa)、舒张期E峰(E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速度(E)与Ea的比值(E/Ea)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E和舒张晚期速度(A)的比值(E/A)、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7 d各项指标较术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Sa较术前显著增加,而E/Ea较术前、术后3~7 d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有效评价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判定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拔出的头发上残留毛囊中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的沉积情况,建立一种快捷、损伤小的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方法。方法: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3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拔出的头发上残留毛囊中类天疱疮抗体的沉积,10例健康人及20例天疱疮病人头发作为对照。结果:3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毛发,其中阳性28例,阴性7例,阳性率80%;类天疱疮IgG和C3在毛囊表皮下的外毛根鞘外层与结缔组织鞘之间呈明显的线状沉积。10例正常人及20例天疱疮患者均无线状沉积。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快速、敏感,且具有较高特异性,有可能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磷脂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A)在正常人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82例正常人和32例SLE患者血中6种APA。结果正常人IgG型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PI)、抗磷脂酸抗体(aPA)、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PS)和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的阳性率分别为6.10%、6.10%、7.32%、7.32%、3.66%和3.66%,IgM型aCL、aPA、aPC、aPS、aPE和aPI的阳性率分别为2.44%、3.66%、3.66%、6.10%、6.10%和4.88%。SLE患者IgG型aCL、aPA、aPS、aPC、aPI的A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IgM型aCL、aPA、aPS、aPE、aPC的A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SLE时IgG和IgM型APA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8.75%和71.88%。结论在正常人中存在滴度较低的APA;这些APA互相间有一定的关系,多同时出现。SLE时进行APA检查,对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技术检测34例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结果:与262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泛发型白癜风患者HLA-DRB1*0701/02、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01),HLA-DRB1*0901、DRB1*11基因频率降低(但经校正后Pc>0.05);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HLA-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01);无家族史者HLA-DRB1*0701/02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c<0.0001),DRB1*1201/02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经校正后Pc>0.05),DRB1*0901基因频率降低(经校正后Pc>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0701/02、DRB1*1201/02等位基因可能与泛发型白癜风的发病有关,而DRB1*0901、DRB1*11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其发病的“保护因子”,为进一步揭示泛发型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与梅毒、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6例梅毒患者、32例SLE患者和11例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的抗磷脂抗体。结果:①梅毒患者抗磷脂抗体的吸光度(A值)[lgG型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除外]和IgM型阳性率[抗磷脂酸抗体(aPA)除外]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IgG型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只有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磷脂酸抗体(aPA),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②SLE患者抗磷脂抗体的A值和阳性率[IgG型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和IgM型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PI)除外1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③DM患者抗磷脂抗体的A值[IgG型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除外1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④梅毒和SLE患者总阳性率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抗磷脂抗体与感染时有所不同;抗磷脂抗体虽然存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但以SLE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