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s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并以宫颈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R-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宫颈病变有不同价值.HR-HPV检测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3%、31.06%、55.22%、87.02%,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0%、31.06%、54.50%、81.43%,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65%、18.55%、61.46%、97.62%.结论 采用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并可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V16感染及其E6/E7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PCR扩增出80份HPV16阳性宫颈病变的E6/E7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双向测序分析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结果HPV16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检出率最高为33.3%(154/463),与病变程度相关(P<0.05)。E6/E7基因72份测序成功,DNA序列变异发生率为88.9%(64/72)。氨基酸序列E6-D32E(T96G)和E7-N29S(A86G)位点突变同时伴随存在,D32E/N29S的检出率为38.9%(28/72),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HPV16是北京地区来源的宫颈病变中最常见的致病型,其D32E/N29S变异与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2285例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和年龄特征.方法 2004-10-2005-11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2285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妇女进行生殖道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结果 HPV总感染率57.1%(1305/2285),21种型别均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高危型感染41.0%,低危型7.2%,多型感染8.9%.2285例HPV感染高峰年龄在30~34岁(11.3%),40~44岁年龄段下降到7.6%,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57.1%,常见型别为HPV16、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人群感染高峰在30~34岁年龄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宫颈癌患者合并梅毒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1年12月我院妇瘤外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梅毒住院患者34例.结果 我科住院拟手术治疗患者宫颈癌329例中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共34例.结论 宫颈癌患者合并梅毒为常见病 ,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 ,规范了临床工作的流程及降低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学HPV阴性宫颈癌的实验室验证方法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学诊断为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凯普21分型(K-21)检测HPV阴性的患者33例,同期HPV阳性宫颈癌患者60例。病理石蜡标本、分子病理学(凯普膜杂交法+PCR)3种试剂盒(K-14、K-18和K-37)进行实验室验证。分析HPV阴性与阳性宫颈癌的临床特点。结果:细胞学阴性宫颈癌33例经组织石蜡切片、分子病理学方法检测,K-14和K-18试剂盒13例阴性,K-37试剂盒9例阴性。分子病理学HPV阴性宫颈癌9例与阳性组84例患者首发临床表现有统计学差异,阴性组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所占比例小于阳性组(3/9∶41/84,1/9∶33/84; ?字2=12.889,P=0.006);就诊时的FIGO分期有统计学差异,阴性组Ib2期、IIa2期、Ⅲ/Ⅳ期所占比例大于阳性组(3/9∶13/84,1/9∶7/84,2/9∶0/84; ?字2=12.786,P=0.021);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阴性组腺癌所占比例大于阳性组(3/9∶5/84; ?字2=5.752,P=0.041);手术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有统计学差异,阴性组早浸、浸润至宫颈外口、浸润至宫体所占比例大于阳性组(2/7∶6/64,2/7∶14/64,3/7∶11/64; ?字2=8.332,P=0.035)。结论:理论上HPV阴性的宫颈癌是存在的。临床上HPV阴性宫颈癌有首发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时FIGO分期较晚及腺癌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是2009年国家启动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其总目标是通过宣传、健康教育和为全国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检查等方式,提高宫颈癌早诊早治,降低死亡率,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后的妇女,其发生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手术方式迄今没有统一的标准,术式差别很大,对Ⅰ期肿瘤的手术范围,特别是对淋巴结的处理,报道不一。对2000—2006年收治的1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  相似文献   
8.
訾聃  杨英捷  任念 《贵州医药》2011,35(9):832-834
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amnpapiloamvi—nus,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HPV高危型感染是宫颈癌和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al neoplasia,CIN)发生的必要因素。妊娠期由于母体的生理变化,性激素增多及免疫机制受到抑制,生殖器HPV感染增加,并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婴幼儿肛门及生殖器部位的先天性尖锐湿疣、喉乳头状瘤等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梅毒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宫颈癌合并梅毒拟手术患者的处理方法及预防,为宫颈癌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宫颈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TPHA)阳性的发病情况及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672例,其中宫颈癌329例,子宫内膜癌181例,卵巢癌123例,其他30例,共发现合并梅毒患者40例,其中宫颈癌合并梅毒患者34例。宫颈癌鳞状细胞癌患者297例,腺癌28例,腺鳞癌3例,其他类型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合并梅毒患者34例,其他病理类型没有;Ⅰb期合并梅毒患者多见;30~39岁、40~49岁年龄段患者为高发年龄。民工和无业人员占91.18%。结论:宫颈癌合并梅毒的患者,要给予重视,同时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预防医源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cl 2和Fas/APO 1基因在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bcl 2和Fas/APO 1基因的表达水平 ,与 18例宫颈正常妇女的表达水平比较。结果 :bcl 2在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为 (2 2 3.5 6 3± 1.6 19)U/ml(x- ±s) ,显著高于 18例宫颈正常者的 (6 6 .4 2 0± 1.4 0 1)U/ml(x- ±s) ,两者比较经t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Fas/APO 1在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为 (5 2 0 .116± 1.15 8)ng /L(x- ±s) ,明显低于 18例宫颈正常者 (6 38 2 6 3± 1 2 4 1)ng/L(x- ±s) ,两者比较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宫颈癌中bcl 2高表达 ,而Fas/APO 1低表达 ,bcl 2和Fas/APO 1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