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骨髓坏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恶性赘生性疾病引起,该症诊断上有一定难度,常常尸解时才被发现;主要的症状有骨痛、发热;骨髓抽吸及活检有特征性改变,有时在骨髓检查中可发现癌细胞,该症主要的治疗是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MI-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MI-1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 BMI-1基因在对照组中无表达;K562细胞株中呈阳性表达;CML组中的阳性率为15.4 %,其中CML慢性期(CML-CP)与CML急变期(CML-AP)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L组中无表达;AL组中阳性率为47.1 %。结论 BMI-1基因在白血病中存在较高的表达,且与疾病的转归相关,可能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WT1基因在50例白血病患者及8例正常人、3例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分析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白血病转归、预后等的关系.结果:RT~PCR检测WT1基因的灵敏性为10^-4.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2例,17例WT1表达阳性(77.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1例,6例WT1表达阳性(54.5%);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AMLL)1例WT1表达阳性;提示FAB分型中各型急性白血病均可呈阳性表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例,其中慢性期8例WT1表达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1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经1年常规治疗无效,施行无照射预处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移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后5天为O,持续25天,第31天>05×109/L,第39天>15×109/L;血小板9天为0,持续28天,第37天>20×109/L;+45天骨髓增生活跃,各系各阶段细胞比例基本正常;血清球蛋白从移植前80g/L降至29g/L;第55天IgM由原325g/L降至28g/L;第65天外周血常规恢复正常。观察9个月,各项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指标均正常。结论本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施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国内首例,已获植活,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简称PRCA)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红细胞疾病,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继发性者约半数以上合并胸腺瘤。迄今世界各国报告的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的病例已逾百例。国内林氏於1980年首先报  相似文献   
6.
原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近年来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各地均有陆续报道。我科收治过数例,其中一例表现特殊,特予报告和讨论。患者男,56岁。于1987年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立疹样皮疹,不痒。伴双下肢及颜面浮肿、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曾诊断为“药物性皮疹”,用激素治疗后好转,但日晒后加重。  相似文献   
7.
胸腺瘤与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国内多数报告在纵膈肿瘤中胸腺瘤占第三位。方氏报告该院自1956~1978年22年中共有本病103例。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胸外科1973~1982年10年间手术确诊本病12例。Souadjian搜集自1832年Cooper首次报告胸腺瘤至1970年止,世界各国文献中报告的病例已达1208例,其中他们认为诊断可靠的成年病例有598例。上述病例中相当一部份同时伴有其它疾病,常见者为:重症肌无力(186例,占31.10%),血细胞减少(89例,14.88%),胸腺以外的其它癌(70例,11.71%),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8.
李维佳  杨绵本 《云南医药》1994,15(5):337-337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在恶性血液病35例中的应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650032)李维佳,杨绵本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目前被认为是肿瘤宿主体内封闭因子之一,它可以封闭体内免疫活性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IC增高已有一些报道...  相似文献   
9.
原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是近十年来新近认识的一种独立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73年由Lukes首先报告,至1980年国外已报导400余例。国内1978年由廖清奎等报告本病一例后,迄今共约有30例报导。但目前对其认识尚不十分清楚,早期诊断较困难,且患者生存期短,一死亡率较高,需要临床医师学习、认识和进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亚败血症(Subsepsis allegica)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综合征。本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疼痛,淋巴肿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酷似败血症,同时与风湿热、淋巴瘤、结缔组织疾病亦难予鉴别,是长期发热病例诊治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内报告的病例渐多,但成年病例较少。现将我们所见成年病人三例报告如下,并复习国内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