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一贯煎加味治疗萎缩男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KN-93抑制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用钨丝微电极在脊髓腰膨大部背角浅层神经元细胞外记录C-纤维诱发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导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LTP。在LTP诱导前后,在暴露的脊髓表面局部给予CaMKⅡ的选择性抑制剂KN-93,观察C-纤维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50μmol/L的KN-93不影响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幅度,但可完全阻断脊髓背角LTP的诱导(n=6)。KN-93呈时间依赖性翻转脊髓背角LTP。在LTP诱导后30min,50μmol/L的KN-93对LTP的早期表达无影响(n=4),而100μmol/L的KN-93在用药后,LTP逐渐降低,于3h降至对照水平(n=6);在LTP诱导后1h脊髓局部给予100μmol/L的KN-93,7例动物中有5例LTP被抑制;但同样浓度的KN-93,在LTP诱导后3h,不能翻转业已建立的LTP(n=5),且增加KN-93的浓度至200μmol/L也不能抑制脊髓背角LTP。[结论]CaMKⅡ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但KN-93对晚期LTP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 (PKA) 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 结果:(1) 8-Br-cAMP诱发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且8-Br-cAMP-诱导的 LTP 遮蔽强直刺激诱导的LTP。(2) PKA的选择性抑制剂Rp-CPT-cAMPS阻断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时间依赖性翻转C-纤维诱发电位LTP。(3)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彻底阻断8-Br-cAMP诱发的 LTP。(4)MAPK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8-Br-cAMP诱发的LTP。 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存在PKA信号途径,并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 (PKC) 在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 结果:(1) PKC的选择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200 μmol/L)或G 6983(100 μmol/L)对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基础电位没有影响,但可完全阻断脊髓背角LTP的诱导。(2) Chelerythrine或G 6983呈时间依赖性翻转脊髓背角LTP。在LTP 诱导后15 min,脊髓局部给予chelerythrine(200 μmol/L)后,LTP逐渐降低,于给药后70 min降至对照水平;而G 6983(100 μmol/L)产生同chelerythrine相似的效应,在用药后110 min,LTP降至对照水平。但同样浓度的chelerythrine或G 6983在LTP 诱导后3 h,均不能翻转业已建立的LTP。结论: PKC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而不影响晚期LTP的维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已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发生率已高达 2 6 .6 % [1] ,尤其是老年女性OP的发生率更高 ,占 16 .3%。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7月间我们以氨基酸螯合钙胶囊 (乐力 )治疗老年女性OP引起的腰腿痛并以普通钙剂为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7月仙居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年龄在 6 5岁以上 ,骨密度 (BMD)比正常低 2 .5个标准差 ,骨关节疼痛在II级以上 (疼痛分级标准 :O级 :无疼痛 ;Ⅰ级 :有时感疼痛或注意力集中时疼痛 ;Ⅱ级 :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 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 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减小,激活曲线向右移动,失活曲线向左移动;华蟾素能调节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 流密度,并且逆转骨癌痛IA电流激活和失活曲线的改变。结论在大鼠胫骨内注入肿瘤细胞后,DRG神经元IA电流减小;华蟾素 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激活和失活特性,该作用可能与它的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矿泉水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正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正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我院的矿泉水疗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一定提高,但对照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不如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矿泉水疗结合正规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学机能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在理论和实验技能上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机能学实验是研究和发展机能学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在学生实验中,熟练掌握机能学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固然重要,但细节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在二十多年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机能学动物实验一些重要操作步骤中的关键性细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獉獉: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否作为核因子NF-κB的靶基因,参与NF-κB对可卡因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獉獉:建立NF-κB抑制剂DDTC作用下的小鼠可卡因诱导行为敏化模型,用Real-time PCR检测海马、前额叶皮质、伏隔核中Bdnf的表达。结果獉獉:可卡因可诱导伏隔核和海马(而非前额叶皮质)中Bdnf的上调,而在DDTC的作用下,总Bdnf及BdnfⅣ在伏隔核、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中分别表达下调、不变和上调。结论獉獉:在不同的脑区NF-κB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在伏隔核中,Bdnf可能作为NF-κB的靶基因参与可卡因行为敏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