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ZIC3基因突变与苏南地区散发性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纳入192例散发性CHD患儿为观察组,并入选1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技术对CHD患儿外周血中ZIC3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发现一个错义突变c.1341AG,未发现同义突变或重复缺失,在对照组中未发现错义突变、同义突变或重复缺失。结论ZIC3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其编码区未发现与CHD患儿相关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 3)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新生儿科收治的36例败血症患儿纳入败血症组,36例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RIP 3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比较两组间及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RIP 3、CRP、PLT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三项指标对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之间RIP 3、CRP和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前RIP 3、CRP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LT水平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RIP 3≥15.91 ng/mL、CRP>8 mg/L、PLT<100×109/L时,三项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7.8%、58.3%和13.9%,特异度分别为91.7%、91.7%和88.9%;RIP 3、CRP和PLT联合诊断时,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1%、97.2%和93.9%。结论血浆RIP3表达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相关,RIP3、CRP及PL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胎龄≤30周的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1例(最终纳入25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生后30min内即予气管内滴入PS,并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维持等待转运;将同期同级别同地区的另一家医院转运至同一家医院的52例(最终纳入40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转运前未使用PS,入院后根据病情需要作为治疗性使用PS。比较2组早产儿出院前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2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患病率、机械呼吸使用率、氧疗天数均有显著差异,2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PS可降低RDS的发生率及机械呼吸的使用率,同时缩短氧疗时间,降低BPD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新生儿转运保暖衣,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新生儿转运保暖衣由连体棉衣和聚乙烯塑料膜连体衣2个部分组成。选取2020年9月—12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房出生、收治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17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生儿转运保暖衣进行院内转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襁褓进行院内转运。观察两组院内转运时间,转入NICU后体温、血糖浓度、血气分析等指标。 结果 试验组转入NICU后体温为(36.45±0.19) ℃,对照组为(36.38±0.1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0);试验组血糖浓度为(3.33±0.97) mmol/L,对照组为(2.07±0.9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3,P<0.001);试验组乳酸浓度为(1.58±0.63) mmol/L,对照组为(1.97±1.4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20)。 结论 新生儿转运保暖衣使用方便,提高了早产儿转入NICU后的体温,提高了血糖水平,降低了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暂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取82例短时间呼吸暂停2次以上(使用氨茶碱),6h内反复发生,或需要面罩复苏囊正压通气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HHFNC组40例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组42例,HHFNC组在此基础上应用HHFNC辅助治疗,NCPAP组应用NCPAP辅助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有创通气例数、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氧交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HFNC组治疗总有效率、有创通气例数、无创通气时间、氧交换指标、总用氧时间与NCP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鼻损伤并发率低于NCPAP组[10.0% (4/40) vs 30.9% (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呼吸道感染、晶体后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治疗呼吸暂停作用与NCPAP相当,并能降低患儿鼻损伤的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新生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新生儿科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产ESBLs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20例.结果 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多见于:①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儿;②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史,发病时住院时间长;④侵入性操作较多者.结论 总结了临床指标以供早期诊治:①患儿突然出现进奶差,反应欠佳伴有心率增快或快慢交替、呼吸变浅或呼吸暂停;②血糖增高;③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降低;④血气分析提示进行性代谢性酸中毒;⑤CRP增高;⑥血凝系列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内胎龄≤33周早产儿不同转运模式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收入胎龄≤33周早产儿805例,按照不同的转运模式分为胎儿宫内转运组209例、新生儿转运组211例和本院分娩组385例。比较3组母亲高危因素、早产儿早晚期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新生儿转运组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羊膜炎、产前抗生素使用率、产前24小时激素使用率和医源性早产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自发性早产发生率最高;宫内转运组和本院分娩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产前抗生素使用率和临床羊膜炎发生率较高;新生儿转运组入院体温低,危重新生儿评分高和窒息发生率高,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低;宫内转运组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重症肺炎发生率高,出生体重低,极低体重儿多,晚发性败血症发生率高。结论早产儿宫内转运至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产科中心,减少窒息、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体温的发生率,不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脐静脉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导管组(63例)与非导管组(38例)在院内感染、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导管组院内感染率(17%)与非导管组感染率(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组体重增长(11.7±2.0 g/kg?d)明显高于非导管组(10.6±2.3 g/kg?d);导管组的住院天数(40±11 d)明显短于非导管组(45±14 d);导管组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非导管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静脉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中,早产儿体重的增长显著优于非导管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而且院内感染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时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及外源性褪黑素(MT)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用7日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生理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MT治疗组。建立新生鼠HIBD模型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脾脏组织,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脾脏中TNF-α、IL-6、褪黑素受体1(MT1)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假手术组脾脏TNF-α、IL-6、MT1的mRNA表达在24 h内均无显著变化,与生理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BD组和MT治疗组TNF-α的mRNA表达在2 h升高,8 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24 h内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MT治疗组在24 h内各时间点TNF-α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HIBD组(P<0.01)。HIBD组脾脏中IL-6的mRNA表达在8 h开始上升,24 h升高更显著。MT治疗组中脾脏IL-6 mRNA的表达在24 h内不断升高,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HIBD组(P<0.01)。脾脏中MT1的表达在HIBD组未见明显变化,而在MT治疗组,MT1在2 h较HIBD组明显下降(P<0.01),在4 h降至最低,8 h开始回升。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脾脏TNF-α,IL-6的表达上调,而褪黑素可以抑制TNF-α的表达而增加IL-6的表达,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脾脏褪黑素受体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而外源性褪黑素对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手动检索作为补充,收集比较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1040名新生儿。Meta分显示,HHHFNC组与NCPAP组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HHFNC组与NCPAP组院内病死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及全肠道喂养获得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HHHFNC组鼻损伤(OR=0.49,95%CI:0.34~0.71,P=0.0001)、气漏(OR=0.27,95%CI:0.07~0.97, P=0.04)的发生率则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HHFNC可作为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