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其基因与分子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序贯过程。到目前为止总共发现7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11、CD44、MAPK4、nm23-H、TIMPS、KISS1和BRMS1。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直接抑制转移潜能,对于转移机制调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1)是2000年克隆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在几类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功能而不影响肿瘤发生,本就BRMS1的发现、结构、已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抑制肿瘤转移可能的机制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杨怀成  揭志刚  刘逸  李正荣  向德雨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39-1541,插1
目的 构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rizol法提取细胞株总RN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逆转录反应获得BRMS1 cDNA的CDS序列,连接到质粒pcDNA3.1/myc-His(-)B上,构建BRMS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行Western blot验证其是否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B/myc-BRMS 1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分析,验证了克隆的人BRMS 1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AF159141]公布的人BRMS 1基因的cDNA序列吻合,重组体pcDNA3.1(-)B/myc-BRMS 1中插入的目的 基因BRMS 1是正向、单倍插入.结论 成功构建了BRMS 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 1,为深入研究BRMS 1基因功能和BRMS 1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琦  孙杰  杨怀成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01-110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 甲状腺手术(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患者362例,其中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全切术188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127例,单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术31例,甲状腺癌根治术16例.结果 362例甲状腺手术中除3例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时钳央引起声嘶、术后经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术后2周后痊愈外,余未见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普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 CBL)联合目标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的70名见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名。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普外科见习教学,观察组进行CBL联合目标教学法,比较两组的理论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培训考核后,观察组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26,9.00,Ps<0.05);从综合能力看,在自我训练、临床思路及操作、医患沟通、团队合作、兴趣激发等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5.081,8.929,4.629,7.652,6.437,Ps<0.05);对见习教学的满意率观察组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2.86%(χ2=6.56,P<0.05)。结论 CBL联合目标教学法在普外科学见习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使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I,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rizd法提取细胞株总RN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逆转录反应获得BIIMS1 cDNA的CDS序列,连接到质粒pcDNA3.1/mye—His(-)B上,构建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B/myc.BRMS1,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行Westernblot验证其是否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B/myc-BRMS1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分析,验证了克隆的人BRMS1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AF159141]公布的人BRMS1基因的cDNA序列吻合,重组体peDNA3.1(-)B/myc—BRMS1中插入的目的基因BRMS1是正向、单倍插入。结论成功构建了BRM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为深入研究BRMS1基因功能和BRMS1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对肠内营养(EN)耐受的生物学基础,并为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的质量、降低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0例胃癌患者,平均年龄60.2岁,手术前、后各抽取患者静脉血2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胃动素(MTL)的浓度,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实行肠内营养后是否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有则说明对肠内营养不耐受,反之为耐受。结果:患者术后MTL浓度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对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术后MTL浓度水平明显低于耐受者(P〈0.05);对肠内营养耐受的患者,手术前后MTL的浓度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其年龄比耐受患者大(P〈0.05)。结论:患者术后MTL浓度水平与肠内营养耐受性呈正相关,手术后老年患者对EN的耐受性比青年患者差,对于术后老年患者使用EN时应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8例胃癌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21±28)min。术中出血量(142±80)mL。清扫淋巴结(20.5±6.3)枚/例。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2±1.2)d,下床活动时间(2.0±0.5)d,进流质时间(4.5±1.0)d。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行性强,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VEGF、CA19-9、CEA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VEGF、CA19-9、CEA阳性率。对结直肠癌患者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的血清VEGF、CA19-9、CEA水平及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CA19-9、CEA水平与KP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CA19-9、CE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直肠癌患者的VEGF、CA19-9、CE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死亡22例,生存58例。死亡组患者的血清VEGF、CA19-9、CEA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KPS评分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