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单药与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普外科组织病理学确诊初治晚期胃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序贯法分为卡培他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卡培他滨联合组)和卡培他滨单用组(卡培他滨组),4个疗程后比较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率及生活质量改善差异。结果卡培他滨联合组疗效方面与卡培他滨组,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组不良反应率较高,与卡培他滨联合组比较,在减轻胃肠道反应和神经毒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卡培他滨联合组优于卡培他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能显著增加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栀子大黄汤利胆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玉米须(Corn Silkor Stigma Maydis)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药物,其"味甘、淡,性微温",玉米须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压、降脂,抗菌,利胆、排石,止血,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现仅就玉米须在肝胆疾病方面应用作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死于这种疾病的人数每年全球超过约266,000人[1]。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8年美国预计新发胰腺癌55440例患者,死于胰腺癌患者达44330例[2]。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10位,癌症相关死亡率第6位,在某些区域,发病率为第7位,死亡率为第5位[3]。胰腺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缺乏早期生物标志物,所以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临床上发现时太多已是中晚期,和处于无法切除的临床分期,从而导致高死亡率。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指外分泌部分的导管上皮来源,约占90%,PDAC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第四位,如果治疗上无重大突破进展的话,2030年可能将上升至第二位[4]。PC总体5年生存率<5%,只有约15%的患者有可能接受“治愈”的可切除PDAC手术,多数的患者表现为无法手术和不可治愈肿瘤,且术后局部和全身复发非常常见,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20~23个月,这给其治疗提出了重大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PDAC管理策略和改善治疗方案。PDAC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和病理表型,因此需要多种模式干预来控制疾病进展。过去许多的努力大多集中于致病因素的证据上,但收效甚微。吸烟、肥胖、长期存在糖尿病、PDAC家族史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几大危险因素[5]。成人体质量超重(BMI>25 kg/m 2)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且与早期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6]。糖尿病作为胰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糖尿病的发病持续时间增加了胰腺癌的风险,而二甲双胍则降低了这种风险[7]。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可能是PDAC潜在的早期迹象,但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8]。几项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与PDA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这种关系一般发生于慢性胰腺炎后10~20年之间[9]。更早和更好地发现和诊治PDAC为提高该病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基因、表观基因和蛋白改变的新型血液生物标志物,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为了加快生物标志物进入临床实践,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希望通过此类生物标记物筛选出高风险处于症状前阶段的患者。未来随着对PDAC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和了解的进一步深入将为我们直接针对癌细胞和肿瘤的微环境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现将近年来有关PDAC生物学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在腹痛、痞满燥实坚、恶心呕吐、日晡潮热、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及血清淀粉酶(amylase, AMY)等方面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应用中医推拿手法的康复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我院收治行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行标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包括肌肉锻炼与活动度练习;中医推拿组15例在标准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推拿手法,推拿手法自术后1周开始,持续四周;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测量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与大腿周径,术前与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均有明显提升(P0.05),但二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推拿组术后1个月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与大腿周径均比对照组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与大腿周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膝关节粘连的发生率,提升肌肉力量,加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胆固醇类结石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病(G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呈全球性、多发性的特点.西方国家成人发病率为15%~20%[1-2],在我国为7%~10%,部分发达地区已达到世界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活血益胃汤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非糖尿病胃癌根治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糖代谢、应激状态、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2例非糖尿病胃癌根治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养阴益胃汤治疗,疗程7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后糖代谢、应激状态、能量代谢情况,并记录2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3 d、5 d、7 d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CRP、WBC、IL-6、TNF-α水平均逐渐降低(P均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逐渐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3 d、5 d、7 d空腹血糖恢复率和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商(RQ)和静态能量消耗(RE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一般临床结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养阴活血益胃汤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非糖尿病胃癌根治术后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血糖恢复,并抑制应激反应,改善能量代谢、营养状态及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联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4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BASDAI、BASFI、脊柱痛(VAS评分)、指地距及实验室指标hs-CRP、ES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