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病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影响。方法:把22例CPR病人基础生命支持(BLS)后随机分常规组(A组)与亚低温组(B组)各11例,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自CPR后2h、6h、12h、1d、3d、5d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变化。结果:(1)亚低温组各时点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常规组血浆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在各时点呈先升后降,1d出现峰值,亚低温组没有出现峰值。结论:(1)亚低温有显著抑制CPR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变化释放作用,减轻CPR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炎症反应,提高脑复苏成功率;(2)TNF-α、IL-1β、IL-8均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对急诊痉挛性腹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急诊科就诊的100例痉挛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50例应用间苯三酚治疗的急诊痉挛性腹痛患者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应用山莨菪碱治疗的有效率为88%。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应用于急诊科痉挛性腹痛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作用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TIA的患者。采用疏血通+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收集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脂、空腹血糖、颈动脉彩超等临床资料。出院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至6个月。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结果: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总有效率达91.30%(42/46),随访发现治愈或有效42例中复发TIA或发生脑卒中5例,发生率为11.90%。治疗6个月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明显变薄,斑块面积明显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疗效好,且可降低TIA的复发和脑卒中发生率,可能与降低LDL-C和TG水平、缩小IMT和斑块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CPR失败40例、成功17例,成功率为30%。36例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CPR成功15例.成功率为42%;2l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CPR成功2例,成功率为10%。37例CPR开始时间≤6min者中成功15例,成功率为41%;20例CPR开始时间〉6min者中成功2例,成功率为10%.院内CPR成功率高于院前(P〈0.05);CPR开始时间≤6min成功率高于〉6min者(P〈0.05)。结论:CPR开始时间及复苏地点是影响成败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时紧急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紧急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及出院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常规组和起搏组CPR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组和起搏组间年龄、性别、心肺复苏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及出院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右颈内静脉穿刺所用时间较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耗时显著减少(P<0.05);两组循环维持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紧急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对维持循环稳定有帮助,以右颈内静脉置入更佳,但对CPR成功率及出院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AMI接受溶栓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每组各30例,一组予70~100mgrt—PA溶栓,另一组予150万UUK溶栓治疗,统计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48例择期行冠脉造影,以判定冠脉是否再通。同时与临床再通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再通率rt—PA组为86.7%,UK组为6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再通率与造影再通率正相关(r=0.90)。结论溶栓再通率rt—PA高于UK;判断临床再通率与造影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没有冠脉造影的条件下,临床指标仍然是判定冠脉再通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 (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方法 把 2 2例CPR病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后随机分常规组与亚低温组各 11例 ,用放免法测定各自CPR后 2h、6h、12h、1d、3d、5d血浆TNF -α的变化。结果 ①亚低温组各时点血浆TNF -α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 0 5 ) ;②常规组血浆TNF -α含量在各时点呈先升后降 ,1d出现峰值 ,亚低温组没有出现峰值。结论 ①亚低温有显著抑制心肺复苏 (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TNF -α释放作用 ,减轻心肺复苏(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 ,有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②TNF -α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