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瘢痕疙瘩的形成与Langerhans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100蛋白在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组织浸润部、增生部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明显增多。统计学处理:瘢痕疙瘩的增生部、浸润部与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差异有显著性(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或正常皮肤(P〈0.01),而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老化部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登革病毒4型E蛋白及E蛋白III区,分别以两种蛋白免疫家兔,获得可检测登革病毒的多克隆抗体。方法 将登革病毒4型E蛋白与E蛋白III区编码序列克隆到pET-32a(+)质粒中,分别构建两种蛋白的表达载体,以IPTG诱导其在Rosetta细胞中的大量表达,并进行SDS-PAGE检测。分别以两种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出针对E蛋白与E蛋白III区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登革病毒4型E蛋白与E蛋白III区在Rosetta细胞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表达;利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登革病毒进行检测,出现了预期的条带。结论 本研究制备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登革病毒的检测,为登革病毒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蚀斑纯化法筛选对小鼠无神经毒力的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1型嵌合病毒(JD1)纯化株,分析影响JD1小鼠神经毒力的相关位点。方法  将JD1在乳地鼠肾细胞中进行3轮蚀斑纯化,检测JD1纯化株对小鼠的脑内神经毒力。然后提取无神经毒力纯化株的基因组RNA,用逆转录PCR分段扩增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分别与原DENV-1 的前膜-包膜蛋白和JEV骨架病毒株SA-14-14-2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选取2个无神经毒力纯化株进行小鼠免疫保护实验。采用单侧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3轮蚀斑纯化后,获得大、中、小3种蚀斑形态的6个JD1纯化株。3个纯化株对小鼠无神经毒力,小鼠脑内注射后全部存活;1株神经毒力较弱,70%以上小鼠存活;2株具有强神经毒力,小鼠全部死亡。测序结果显示,对小鼠无神经毒力的3个纯化株存在2处相同的氨基酸突变。将其中2个纯化株JD1-PP-61和JD1-PP-31腹腔免疫小鼠后,再用1 000半数致死量DENV-1鼠脑适应株进行脑内攻击。JD1-PP-61能较好地保护小鼠抵抗病毒攻击,仅20.0%小鼠死亡(t=7.237,P<0.001);JD1-PP-31保护效果稍弱,41.9 %小鼠死亡(t=4.752,P<0.01)。结论  通过蚀斑纯化筛选出对小鼠无神经毒力的JD1纯化株,并发现了可能与神经毒力减弱相关的位点。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2例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选择性结扎小隐静脉及蒂部保留梨形皮桥,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9 cm×12 cm,最小为8 cm×5 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有利于皮瓣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率,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足跟部、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的缺损,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创小切口睑板前联合筋膜重建的重睑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持久、具有生理特征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重睑线内、外眦及黄金点处三点微创切开。去除睑板前眼轮匝肌、臃肿的眶隔脂肪。在三点微创处,用切口下唇皮肤直接与睑板前联合筋膜相缝合的方式形成重睑皱襞。结果:通过对130对单睑患者施行重睑术,术后平均7—10天消肿,形成的重睑形态稳定,2个月左右恢复自然,在睁眼时呈现出生动的重睑线,而闲眼时重睑线不明显,随访3-24个月,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该法与传统重睑相比,创伤小、术后肿胀期短、符合生理特征的重睑成形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乙型脑炎病毒(JEV)疫苗株SA14-14-2包膜蛋白279位氨基酸(E279)MK回复突变(M279K)对其毒力的影响。方法: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含有SA14-14-2包膜蛋白M279K突变的全长cDNA质粒pACNR-JEV(M279K),并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RNA,将RNA电转染导入BHK21细胞得到恢复病毒rJEV(M279K),并比较恢复病毒和疫苗病毒在蚀斑大小以及对小鼠神经毒力等方面的差别。结果:酶切及测序表明质粒模板成功构建,除人为引入的突变外(碱基1813处T→A),无任何碱基突变,并发现rJEV(M279K)形成比疫苗株更小的蚀斑,但毒力与疫苗株无显著差异。结论:E279回复突变影响乙脑疫苗SA14-14-2病毒蚀斑大小,但并未明显增强疫苗株对小鼠的神经毒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疫苗病毒群体中病毒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学特征,分析SA14-14-2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的均一性,为疫苗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提供实验证据。 方法   对3批疫苗病毒连续进行3次蚀斑纯化后,各挑选8个蚀斑纯化株,扩大培养一代。比较24个病毒纯化株的包膜(envelope,E)蛋白基因序列、单斑培养病毒滴度以及蚀斑特征。 结果   24个纯化株中共有6个病毒株(25%)的E蛋白核苷酸发生变化,其中2株(8.3%)的核苷酸变异导致其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这些变异占总核苷酸变异数的28.6%。动物实验表明,这2个纯化株没有引起小鼠神经毒力变化。在所有24个纯化株中,我国2010年版药典规定的影响疫苗病毒遗传稳定性的8个E蛋白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均未发生改变。24个纯化株病毒的蚀斑大小和形态以及单斑培养滴度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疫苗病毒具有典型的准种群体多样性特征,但在群体病毒中未检测到E蛋白氨基酸位点为野生型病毒位点的个体病毒,因此,疫苗病毒具有很好的减毒群体特征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重组蛋白并不能解决所有蛋白的生产问题.是否选择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要生产的蛋白种类及用途.许多蛋白用传统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同样,某些蛋白质利用植物生产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为了挖掘转基因植物作为蛋白生产系统的最大潜力,更好地了解植物蛋白折叠、组装和加工的细胞机理至关重要.植物作为表达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是,植物属于具有内膜系统的高等真核生物,因此能够利用与哺乳动物同源的侣伴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折叠加工及翻译后修饰.这就使植物能被用来生产单克隆抗体及其他各种免疫球蛋白分子和多聚复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