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7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治疗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4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肌肌力、膈肌功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肌力,增强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糖尿病大鼠反复严重低血糖后脑内代谢的变化,并结合病理学检查探讨糖尿病大鼠反复严重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24只7周龄Spa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禁食12h,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65ml/kg)造成糖尿病,此后连续5天每天腹腔注射胰岛素(4~8U/kg)诱导严重低血糖。对照组则在此期间分别给予等量柠檬酸缓冲液及生理盐水。每组6只大鼠的海马和额叶、顶叶、枕叶进行1H NMR波谱检测,另外6只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大鼠诱导低血糖前血糖值为12.25±2.64mmol/L,注射胰岛素后1h血糖值为1.11±0.45mmol/L,对照组实验期间血糖值6.88±0.59mmol/L。所有实验组大鼠在严重低血糖期间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度减弱、体温下降、肢体松软、皮肤苍白,4只严重者出现抽搐。相比对照组,各脑区乳酸浓度升高、谷氨酰胺下降,同时枕叶丙氨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额、顶叶还存在胆碱含量下降。GFAP染色显示,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各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均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糖尿病反复严重低血糖后脑内代谢改变且存在区域性差异,以能量代谢障碍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紊乱为主,糖尿病反复严重低血糖后主要引起神经胶质细胞损伤,代谢改变与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蝶筛窦巨大黏液囊肿MSCT及MRI影像学特征,比较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蝶筛窦巨大黏液囊肿影像资料,病例均行MS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其中CT增强6例,MRI增强4例。结果囊肿多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相应蝶筛窦壁受压、变薄、移位。CT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11例,稍低密度1例,增强后表现为囊肿周边黏膜环形强化2例,无强化4例;9例突入眶内引起不同程度内直肌、视神经及眼球受压,3例突入到颅内及鼻腔内。MRI 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3例,稍高或高信号3例;T2WI均呈稍高或高信号,其中2例夹杂片状稍低信号。增强后3例见环形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 MSCT结合后处理重建能准确显示蝶筛窦解剖及病变毗邻结构改变,有利于临床医生术前选择准确的手术路径,MRI特征性的信号特征有利于定性诊断。MSCT对蝶筛窦巨大黏液囊肿的诊断价值优于MRI,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7个月.因反复咳嗽发热伴喘息数周,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侧胸腔内占位就诊.检查:胸部体表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左侧第四后肋及右侧第六后肋骨质膨胀性破坏,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向肺野内,大小分别约3.9cm×3.2cm×5.3cm、1.6cm×1.2cm×3.3cm,内密度不均,边界尚清,增强后病灶周边可见强化,内部未见明显强化.行肿物及部分肋骨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瘤由左侧第四后肋及右侧第六后肋骨长出,突向胸腔,肿瘤外见薄膜.内含血性液体.病理报告:肿块大体切面局部见软骨区域;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大,异型不明显,核膜厚;部分区域可见窗格子钙化及骨化,软骨细胞结节在肌间浸润性生长;局部见动脉瘤样骨囊肿区;局部见较多纤维母细胞区域.免疫组织化学:Vim(+);S100(+);CK(-);CD68(+);Ki-67(+约35%);Actin(+).术后病理诊断:(肋骨)胸壁错构瘤.术后1个月CT检查局部无复发现象,术后1年随访,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行为管理措施对学龄前儿童龋病诊治过程中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并评价其在缓解牙科焦虑症、改善就诊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实验组在诊疗过程中使用行为管理技术,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通过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及临床合作率对比评价其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CFSS-DS总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CFSS-DS总分均值,P<0.05。实验组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合作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患儿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讲-示-做、系统脱敏、分散注意力、语音控制、正强化、模范作用等行为管理技术,能显著缓解患儿的牙科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患儿牙科治疗的合作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