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和了解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在脑中的立体形态和相互关系 .方法 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 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 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进行了三维重建 .结果 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 ;尾壳核的立体形态呈近似的内凹半球形 ,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尾壳核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 ,体积为 (37.77± 9) m m3,最大嘴尾径为 6 .2mm;最大背腹径为 4.9m m;最大内外径为 3.5 2 9mm.苍白球呈块形 ,位于尾壳核的内侧 ,除内侧外其他三个方向均被尾壳核包绕 ,体积为 (4.0 5± 0 .0 6 ) mm3,最大嘴尾径为 4.41mm,最大背腹径为 2 .6 45 mm ,最大内外径为 1.5 44 m m.边缘区呈现一个片状扇形结构 ,体积为 (0 .48± 0 .0 2 ) mm3,最大嘴尾径为 1.6 m m,最大背腹径为 2 .15 8m m,最大内外径为0 .17mm;同尾壳核和苍白球一样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边缘区亦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 ,其移位的幅度亦明显大于脑平面增宽的幅度 ;整个边缘区从嘴侧到尾侧呈均匀变化 ,其片状逐渐变宽 ,长度 (背腹径 )逐渐变小 ,从而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结论 建立了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异体巩膜外侧眶壁固定术治疗固定性内斜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性内斜视为临床特殊类型的斜视,手术矫正比较困难,效果欠佳,往往容易复发.患常自我感觉受到周围人群的歧视,迫切希望接受治疗.我科于1996年3月~2004年2月对曾接受过内外直肌手术但仍存在明显内斜视患6例给予异体巩膜外侧眶壁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 370例(2 578只眼)LASIK手术患者的角膜瓣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法国产Moria M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完成角膜瓣的制作,刀头分别为110#和90#.结果:共完成了2 575只眼手术,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60/2 578),其中角膜瓣出血36只眼,占1.4%(36/2 578),角膜上皮脱落9只眼,占0.35%(9/2 578),卡刀5只眼,占0.19%(5/2 578),瓣偏位4只眼,占0.16%(4/2 578),角膜瓣游离2只眼,占0.078%(2/2578),纽扣瓣2只眼,占0.078%(2/2 578),不全瓣2只眼,占0.078%(2/2 578).在上述并发症中,造成手术终止的有3例,占总并发症的5%(3/60).后1 070例施行LASIK者与前300例比较,角膜瓣出血,角膜上皮脱落、卡刀、瓣偏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LASIK手术中发生角膜瓣的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多不影响完成手术,应了解此类并发症并掌握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耀宇  郭凌菱 《眼科研究》1992,10(2):134-136
将Parks三步法应用微型计算机彩色图形处理技术进行单条垂直作用肌不全麻痹的诊断。可在2分钟内显示和打印出结果。并能够显示和打印出每一步的图形和结果分析,便于随时对照检查,其方法简便、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度散光患者虹膜定位波前引导的LASIK(IR-LASIK)手术与常规LASIK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DC的高度散光患者分别使用VISXS4-IR准分子激光机进行IR-LASIK手术(204例338眼)和常规LASIK手术(180例335眼),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残留散光度数进行比较,IR手术组检查了眼球旋转的角度。结果:IR-LASIK手术组术后2d裸眼视力(≥1.0者89.1%)明显优于常规LASIK手术组(≥1.0者83.6%,P<0.05),术后残留散光度数也明显小于常规LASIK手术组(0.56DCvs1.15DC,P<0.01)。IR-LASIK手术组波前像差检查的散光度数和轴位均与显然验光结果有一定的差别,所有患眼手术时均发生了眼球旋转。这可能是IR手术后疗效较好的重要原因。结论:IR-LASIK手术能够明显改善高度散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减轻术后的散光残留。  相似文献   
6.
眼水平直肌手术后局部血循环恢复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计算机技术研制开发了一种能用于临床和基础科研的神经电图检测系统。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F—波检测和重复刺激检测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RK手术后角膜切口的愈合对于了解和预测术后屈光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活体同焦点显微镜不仅可以动态测量切口的变化,而且可对活体在细胞水平进行系统观察和生物学分析。角膜的切口愈合过程为双相性,即收缩前相和收缩相。切口的增宽并非角膜水肿所致,切口的收缩则是由于角膜细胞转变成类肌纤维细胞以及应力纤维的合成所致。RK术后伤口的张开与角膜曲率的改变存在着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用于中文环境的肌电检测系统李耀宇1郭凌菱2雷英杰3刘既章3张东杲1赵维善4(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1眼科,4神经内科西安710038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计算机室3空军导弹学院计算机系)关键词计算机肌电图软件硬件中图号R741.042肌电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