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不阻断肝门行肝叶切除治疗63例良恶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与阻断肝门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示未阻断肝门组均能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与阻断肝门组无明显差别(P>0.05)。作者认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术者切肝技术熟练,大部分病例不需阻断肝门亦能顺利完成肝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0岁,74 kg,因左下肢疼痛11个月于第二炮兵总医院2013年8月3日入院.术前诊断左股骨头坏死,拟行左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史,未有过心动过缓及其它心律失常病史.2年前曾发生脑梗死,无明显后遗症,平素规律口服阿司匹林75 mg/d,  相似文献   
3.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与临床预后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5 9例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左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的关系分成两组 , 组 36例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前 , 组 2 3例病变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后。结果  组 36例占 6 1.0 1% , 组 2 3例占 38.98%。 组病人多数合并下壁导联 ST段下移≥ 1mm ,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81% ,92 % ,79%。 组多数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 m,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6 0 % ,6 1% ,5 3%。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可以预测“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近端 ,而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m预示病变部位位于前降支远端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左室重构 ,改善左室功能 ,但其作用机制和实行时机尚不明确。通过对其作用机制及实行时机的研究 ,为及时、有效实行P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细菌内毒素是引起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最终导致患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内毒素在肺内的识别与清除依赖于呼吸道内的粘液纤毛系统、肺内的肺泡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分泌的防御性物质等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开胸肺叶切除手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100 kg、BMI 18~25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Q组)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组(S组)。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 h开启静脉镇痛泵(麻醉药液均由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其中Q组含羟考酮0.8 mg/kg、昂丹司琼12 mg,S组含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12 mg),机械泵行PCIA 48 h,输注速率2 ml/h,锁定时间15 min,自控按压0.5 ml/次。观察指标:术后6、24、48 h时行VAS评分、Ramsay评分,并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PCIA无效按压次数、恶心呕吐情况和镇痛满意度情况。结果 Q组患者术后6、24 h VAS评分均高于S组;Q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7%(5例),低于S组(30.0%,9例);两组Ramsay评分、术后48 h VAS评分和镇痛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盐酸羟考酮(0.8 mg/kg)用于开胸肺叶切除PCIA时,镇痛效果弱于舒芬太尼(2μg/kg),但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两种药物的镇静程度与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UTI对脑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年龄40~65岁,ASA分级Ⅰ、Ⅱ、Ⅲ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UTI(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UTI 1万U/kg,术后第1、2、3天延用0.5万U/kg(均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静脉滴注);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静脉滴注100 ml生理盐水.手术前和术后第1、3天行外周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同时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天的认知功能. 结果 U组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在术后第1天[(279±140)、(17±6)μg/L]和第3天[(204±83)、(14±4) μg/L]均显著低于C组[第1天(373±142)、(22±8) μg/L;第3天(307±116)、(18±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第1天[(28.5±1.0)分]显著高于C组[(27.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TI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并改善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4岁,体重60kg,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室检查HIV(+),余检查未见异常,术前患者自述无特殊用药史。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体重65kg,术前诊断纵膈肿物,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开胸纵膈肿物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诉既往体健,否认伴随疾病。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结节性甲状腺肿,体重指数(BMI)22.8 kg/m^2,术前喉镜检查声门、会厌解剖运动无异常,其余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局部麻醉下行甲状腺右侧部分切除术,术程顺利,术毕患者无不适,安返病房.术后8h发现颈部逐渐膨隆,引流管有少量血液流出.术后9h患者自述呼吸不畅,平卧位明显,被动坐位.考虑血肿范围较大,出血点不易寻找,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肿清除、止血术.入室心率(HR) 92次/min,血压(BP)160/90 mmHg(1 mmHg =0.133 kPa),面罩吸氧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100%,半坐位.考虑颈部明显血肿可引起麻醉诱导后通气困难,嘱手术医师先打开切口,清除局部血肿,打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流出暗红色血液50 mL,切口仍持续有血液流出,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可平卧位,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