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氧化应激水平过高、长期的炎症状态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创面愈合,目前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DCU)的药物有生物制剂、中药、干细胞疗法等,但由于其缺乏安全性、有效性的充足证据,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亟需发现新的药物。透明质酸寡糖(o-HA)具有抗氧化性和抗炎性,是治疗DCU的重要方法。 目的 观察o-HA对DCU创面愈合作用并探究其对氧化应激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实验时间为2021年4—12月,取6周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90只,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其余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糖尿病模型组(DM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阳性对照组(rhEGF组)、空白基质阴性对照组(matrix组)、低剂量o-HA治疗组(0.5% o-HA组)、中剂量o-HA治疗组(1% o-HA组)、高剂量o-HA治疗组(2% o-HA组)。所有小鼠利用全层皮肤切除环形夹板法建立创面模型,NC组和DM组小鼠创面不做任何处理,其他各组每日创面及创周常规消毒后,均匀涂抹各组相应药物于创面及创周,rhEGF组给药1次/d,0.5%、1%、2% o-HA组给药2次/d,连续给药14 d。治疗后第1、7、14天拍照记录DCU小鼠创面愈合情况,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给药14 d后小鼠创面肉芽组织形态变化、胶原纤维生成和新生血管,试剂盒检测给药14 d后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给药14 d后小鼠创面组织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给药第7天,rhEGF组、1% o-HA组创面愈合率高于DM组,0.5% o-HA组、2% o-HA组创面愈合率低于NC组、高于DM组;给药第14天,rhEGF组、0.5% o-HA组、1% o-HA组、2% o-HA组创面愈合率高于DM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o-HA软膏干预后创面肉芽组织、胶原纤维、新生血管密度明显增多。rhEGF组、0.5% o-HA组、1% o-HA组、2% o-HA组MDA水平低于DM组,SOD水平高于DM组;0.5% o-HA组、2% o-HA组MDA水平高于NC组(P<0.05)。rhEGF组、1% o-HA组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C组和DM组;0.5% o-HA组Nrf2、NQ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DM组,H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DM组;2% o-HA组H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DM组,NQ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DM组(P<0.05)。 结论 o-HA对DCU小鼠创面有潜在促愈合作用,以1% o-HA软膏愈合效果最好,可加速创面闭合、再上皮化,促进血管新生,影响Nrf2途径,加速创面愈合,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优势,在临床DCU创面修复方面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