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β-淀粉样肽氧化应激损伤在大鼠Alzheimer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Nabeshima方法 ,用立体定向方法将β 淀粉样肽 (β AP1 4 0 ,10 μ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AD模型 ,分别于 1,2和 3wk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总抗氧化能力 (T AOC)、胆碱酯酶(ChE)的含量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β AP注射后 1wk ,脑组织中ChE ,CAT ,T AO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10 .1± 4.1) ,(6 .8± 0 .8)和 (3.4± 1.0 )kU·g-1(P <0 .0 1) .随时间延长 ,3wk时CAT和T AOC下降越显著 ,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越低 (6 .5± 4.4) ,(2 .0± 1.2 )和 (2 .4± 1.2 )kU·g-1,同时ChE的减少 (6 .5± 4.4)kU·g-1,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亦明显降低 ,且两者间呈正相关 .而在外周血中ChE和CAT下降不明显 (P >0 .0 5 ) ,T AOC自 1wk始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 ,至 3wk时明显降低 (6 .8± 1.2 ,P <0 .0 1) .结论 β AP能诱发氧化应激反应 ,在AD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AD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文拉法辛缓释片对卒中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情况。方法对50例脑卒中患者在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前提下加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7d、14d、21d欧洲卒中量表(ESS)和Barhel指数(BI)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辅助运用文拉法辛组7d、14d、21d时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阳性特征,以帮助临床确诊。方法:17例脊髓型MS患者,均行MRI扫描。结果:MRI表现异常者13例。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程中有缓解与复发,或呈慢性进展。MRI特点是TW1脊髓局限性增粗或信号不均匀,T2WI病变处伴有斑片状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条状或斑片状增强,脊髓内病灶呈间断分布,与脊髓长轴一致,病灶呈偏心分布。结论;MRI的使用对脊髓型MS诊断有很大价值,结合临床表现不易漏诊。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脑病一例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脑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相关治疗方式.方法 总结1例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和脑活体组织检查明确诊断的IHES脑病患者临床和病理特点,给予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预后.结果 本例IHES脑病患者以进行性肢体无力和智能减退发病,血常规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各种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排除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额叶、双侧顶叶和枕叶多发片状长T1、长T2及FLAIR高信号影,病变部位脑活体组织检查显示小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神经元坏死或呈缺血样改变,给予长期泼尼松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造成的脑血管病变是IHES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治疗中须使用皮质类固醇或羟基脲.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MS)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多发性。MRI已成为协助诊断MS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采用McDonald诊断标准。该标准于2001年由MS诊断国际专家组制定,并在2005年进行了首次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补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2例MG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规范化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补体、AChRAb的浓度,并与14例非MG对照组(NC组)作对照,分析两组血清补体和AChRAb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MG组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补体C3浓度明显低于NC组(P<0.01),治疗后MG组补体C3明显增高(P<0.05),但仍低于NC组;AChRAb浓度在治疗前MG组明显高于NC组(P<0.01),治疗后MG组AChRAb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NC组。C5浓度MG组和N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补体(C3、C5)浓度和AChRAb浓度在治疗前(r=0.326、r=0.102,均P>0.05)和治疗后(r=0.114、r=-0.0146,均P>0.05),以及二者治疗前后变化值之间(r=-0.346、r=0.058,均P>0.05)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MG患者C3浓度增加、AChRAb浓度下降,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补体和AChRAb在MG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9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3个月,伴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17 d"于2009年11月2日入院.患者自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每次持续2~3min后自行缓解,未遗留任何症状.17 d前患者活动时突然感到左侧肢体麻木,随即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并摔倒,但无意识丧失,亦无黑矇或失明,肢体麻木和无力症状持续约2.5 h后自行缓解,并无遗留症状.在当地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右侧内囊前角区软化灶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70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对照组,微创组36例,对照组34例,微创组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77.78%)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w和4w,微创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70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对照组,微创组36例,对照组34例,微创组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77.78%)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w和4w,微创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r-1+CD11b+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的数量变化及功能。方法 3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诱导组和对照组,借助MOG35-55多肽免疫诱导制备EAE小鼠模型,采用HE染色和Luxol快蓝染色评估发病动物的脊髓病理变化。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确定2组小鼠脾脏和脊髓组织中Gr-1+CD11b+MDSC的数量变化,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来自EAE小鼠的Gr-1+CD11b+MDSC对CD4+T细胞及CD8+T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EAE造模成功率为80%(12/15),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广泛浸润于EAE小鼠脊髓组织,Luxol快蓝染色在炎性浸润灶内发现多处脱髓鞘区域。EAE诱导组小鼠脊髓组织切片中可见大量Gr-1+CD11b+MDSC,而对照组未发现任何阳性细胞。EAE小鼠的脾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146.5±12.4)mg vs(67.2±8.7)mg,P0.01],其中Gr-1+CD11b+MDSC比率明显增高(P0.01)。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一致,流式细胞术分析在EAE小鼠脊髓中亦可见明显增多的Gr-1+CD11b+MDSC。体外细胞共培养实验显示,EAE小鼠脊髓中Gr-1+CD11b+MDSC可显著抑制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裂增殖。结论EAE诱导了Gr-1+CD11b+MDSC在脾脏和脊髓中的扩增和聚集,后者参与了EAE疾病的免疫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