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逆转乳腺癌细胞内分泌耐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高浓度短时间冲击法建立三苯氧胺(tamoxifen,TAM)耐药细胞株(MCF-7Ca/TAM-R)。根据槲皮素给药浓度将实验组MCF-7Ca/TAM-R细胞分为实验1组(10μmol/L)、实验2组(25μmol/L)和实验3组(50μmol/L),各浓度组再分成2个亚组:槲皮素+OHT(4-hydroxytamoxifen,4-OH-TAM)同时干预组、槲皮素干预12 h后加入OHT序贯干预组;阴性对照组加入OHT;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噻唑蓝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高浓度短时间冲击法成功建立人乳腺癌三苯氧胺耐药细胞株。各实验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和凋亡(P=0.000),该效应随槲皮素诱导剂量的递增而增强(P=0.000);低剂量(10μmol/L)用药对耐药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和P>0.002),槲皮素和三苯氧胺同时或序贯给药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2)。结论在槲皮素诱导下,三苯氧胺对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效应随槲皮素诱导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提示槲皮素可能具有逆转乳腺癌细胞对三苯氧胺的耐药性,该效应与槲皮素和三苯氧胺同时或序贯给药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科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SAS评分、应对方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QOL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改善消极应对方式,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例实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工作。结果: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真菌感染,经治疗护理恰当,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认真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8例,死亡2例(占10%),1例术中发现有小肠破裂行肠破裂修补,出院后10d在当地发现十二指肠瘘,再次手术后因感染、败血症死亡。结论:术前细致的病情观察及生命支持,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术后的营养支持及十二指肠有效减压,对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治愈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的应用及技术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323例乳腺肿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随访的资料。结果:全部乳腺肿物均顺利切除。术后病理:纤维腺瘤233例,乳腺增生153例,不典型增生5例,导管扩张13例,乳头状瘤2例,乳腺腺病8例,炎性肿块12例,乳腺癌1例。其中有92例有两个及以上诊断。所有病理结果阳性率100%。术后并发症:皮下瘀斑16例,血肿形成3例。289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均未发现病灶残留、复发、且无切口瘢痕形成,乳房外形正常,皮肤触觉无异常。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作为治疗乳腺肿物的方式具有切除准确、安全有效、美容、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对乳腺良性病灶进行切除,也可用于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前活检。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方法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及配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试验组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等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后术后性生活频次及满意度改善明显。结论术后患者普遍存在性生活障碍,对术后患者及配偶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等护理干预,可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性生活的和谐,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与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243例原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手术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又分为HER-2(-)和HER-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以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43例患者中,Luminal B[HER-2(-)]型最多(78例,32.1%),其次是Luminal A型(58例,23.87%),随后为三阴型(41例,16.87%)、HER-2过表达型(34例,13.99%)、Luminal B[HER-2(+)]型(32例,13.17%);94例(38.68%)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各分子亚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B[HER-2(-)]型(42例,53.85%)和Luminal B[HER-2(+)]型(15例,46.88%)中发生率最高,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依次为Luminal A型(19例,32.76%),三阴型(12例,29.27%),HER-2过表达型(6例,17.65%);各分子亚型分布在累及1~3枚及≥4枚淋巴结转移的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Luminal B[HER-2(+)]型最多,HER-2过表达型最少,而后者HER-2过表达型最多,Luminal B[HER-2(+)]型最少。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对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判断疾病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成为制定个体化诊治策略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经高频超声诊断的320例患者412个乳腺病灶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进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所有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3~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结果 320例患者412个乳腺病灶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均被成功切除。术后病理显示409个良性病灶,3个恶性病灶,诊断符合率97.6%。术后5例出现局部血肿,3例皮下淤血,4例乳腺囊肿患者术后复发。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对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