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切口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4例 (股骨干6例、胫骨干 5例、胫腓骨 3例 )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 随访 12例 ,平均 10 .5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胫腓骨为 11周、股骨为 18周。结论 小切口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腓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多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58例采取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年6个月,结果按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本组优28例,良2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4.5%.结论 正确的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及劈裂的程度、准确复位、牢靠的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CPM的应用有利于患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治  李同森 《山东医药》2010,50(22):43-43
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操作简单,但稳定性较差,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患者较难接受。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后路Moss Miami器械对20例胸腰段单个椎体爆裂型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其复位固定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法 从复位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后路Moss Miami器械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后路Moss Miami器械的手术时间较Steffle Dick钉短、手术出血量少,未见断钉、断杆及拔钉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Moss Miami器械能很好地对胸腰段单个椎体的爆裂型骨折进行复位和牢靠的固定,并可以终身留在体内,免受二次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关节置换法和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下地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老年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置换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内固定法进行比较,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更加优越,有效缩短了下地时间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总结 2 80例断拇再植的经验。方法  1981~ 1998年 ,采用顺行法、逆行法、血管神经肌腱移位、小静脉移植、吻合指掌侧浅静脉、移位再植等方法再植断拇 2 80例 2 84指。结果 成活 2 71指 ,失败 13指 ,成活率 95 1%。随访 12 0例 ,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拇指功能极为重要 ,离断的拇指应千方百计予以再植 ,应根据不同伤情 ,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杂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29例复杂骨盆骨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处理,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患者因就诊晚死于失血性休克外,其余均康复。随访5~23个月,平均11.2月,4例直肠损伤均痊愈。合并神经损伤4例,1例遗留足下垂。尿道损伤除2例需定期扩尿道外,余均恢复正常。28例患者中,恢复受伤前工作者18例。结论:对骨盆骨折的认知和早期抗休克是治疗复杂骨盆骨折关键。早期骨盆固定和骨盆外固定架的应用可明显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恢复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11月~2010年3月间收集7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病例,同时收集67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长臂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1个月后拆除固定装置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系列观察随访至活动度恢复到健侧的90%为止.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及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评价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肱骨髁上骨折组分别需14.05,16.23,3.05,2.11周可恢复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前、旋后四个方向的90%活动度.前臂远端骨折组中,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要恢复到预期目标分别需2周和4~5周.两组患者在肘关节伸屈、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固定1个月,肘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至正常需3~4个月,前臂旋转功能恢复需2~3周,旋后较旋前功能更易于恢复,肘关节屈曲功能恢复最慢.长臂石膏外固定一个月对儿童肘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给修复鞘内屈肌腱缺损提供一种带血供的滑膜腱移植体和方法,根据有关腕部屈肌腱的解剖文献[1~3],对腕掌部浅腱段的血供来源、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证实腕部及掌部近侧段的浅腱位于滑液囊内,腱表面覆盖着脏层滑膜,称作滑膜腱。其血供主要来自腱系膜的血管。因此在腕上和鞘区同时切断同一浅腱后,该腱段的血液供应仍很丰富,且该腱的滑行距离由原来的2.5cm增大到5cm以上。经尸体摸拟试验证实,用该段腱带腱系膜血管蒂滑行移植修复鞘内5cm以内的屈肌腱缺根的方法是可行的。为确保临床的可靠应用,进一步用鸡足长趾屈肌腱制成鞘内屈肌腱缺损,分别进行踝跖部浅腱段带蒂滑行移植和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对两种移植腱的愈合全过程连续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组织学和最大抗张强度、滑行距离生物力学的对比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滑行移植腱的血液供应始终很丰富;其愈合速度比游离移植腱快约14天;吻合处粘连轻而局限,呈膜状;愈合早期(3周)最大抗张强度、晚期(8周)滑行距离均明显优于游离移植腱。从而证明了血供在腱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腕掌部伤指浅腱段带蒂滑行移植的方法,对7例9指鞘内屈肌腱缺损的病人(最长5cm)进?  相似文献   
10.
李同森 《中成药》1992,14(6):2-4
实验就发酵虫草菌粉、氯霉素用不同辅料,不同工艺,不同包装材料进行了崩解时限测定。结果认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包装的胶囊剂比较稳定;采用纤维素聚合物作粘合剂制备薄膜颗粒可增加胶囊剂与药物的稳定性;不同药用辅料填充的胶囊剂在贮存期对崩解度有一定的影响,但蔗糖胶囊未见贮存中崩解时限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