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名动脉扩张(IDA)常见于老年女性,但其超声检查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2000年7月至2006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29例IDA患者与145例正常人的无名动脉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诊断IDA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选择20  相似文献   
2.
经阴道超声对无症状宫外孕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与生育功能。因此及早在患者尚未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做出诊断,是降低此病危险性的关键。经阴道超声(TVUS)由于分辨力较高,能清晰显示盆腔脏器的细微病变。因而为诊断宫外孕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对我科行TVUS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48例宫外孕患者的声像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TVUS对无症状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ilbert综合征临床、肝组织病理特点,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近8年收治的63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肝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男性为多,年龄多为20~30岁。临床症状轻微,以黄疸、疲乏为多:可有脾肿大;均有总胆红素上升,大多在34.2~85.5μmol/L。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中49例有肝板细胞排列拥挤,53例有小叶肝细胞疏松变性,16例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6例有轻微脂肪变性,7例有汇管区扩大。有近30.2%的病人就诊前被误诊。结论Gilbert综合征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其肝组织病理变化轻微,临床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三岁半。因近半年反复咯血四次伴消瘦、乏力、苍白,服铁剂后症状加重来门诊诊治。三岁起病,近半年内发作四次。发作期有低热、咳嗽、呼吸稍促、咯血。本次发作系在贫血普查时发现有贫血给用硫酸亚铁30mg/kg/日治疗一周后,出现咳嗽、气急、痰中带血加重,持续时间较前几次延长。体检:T37.8℃,R30,P100。生长发育、智力正常。皮肤、粘膜无黄染和出血点。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性,21岁.于1983年8月因吃肥肉后感纳减、恶心,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仍从事农业劳动,县医院检查发现巩膜黄染,黄疸指数(Ⅱ)16u,ALT 正常,按“胆囊炎、胆石症”服用清热利胆中药无效。同年,赴杭州某医院作 B 超检查未见异常,又服中西“护肝”药物,黄痘持续不退.1984年11月起感明显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黄疸加深,ALT>200u,诊断“肝炎”,住县医院,经强的松龙、云芝肝泰等治疗20天,上述症状消失,ALT 渐降至64u,Ⅱ16u,月余后 ALT 正常,Ⅱ降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6,16-二甲基前列腺素E2(dnaPGE2)和γ-干扰素(IFN-γ)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染毒开始及染毒后5周分别用dmPGE2和IFN-γ预治疗和治疗肝纤维化。与正常及染毒组比较,观察各组病理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dmPGE2预治疗和治疗组纤维化程度与IFN-γ组相近,且明显小于染毒对照组,肝羟脯氨酸(HyP)血清透明质酸(HA)较染毒组明显降低。结论:dmPGE2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的病理特征之一 ,这种病理改变贯穿于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大量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前景。自 1 995年 5月~ 1 997年 4月 ,我们采用病理组织学和血清学方法 ,应用抗纤方观察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 6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 ,根据 1 995年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标准 ,全部患者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均经病理组织学或血清学检查 ,包括透明质酸 ( HA)、 型胶原 ( C )、 型前胶原 ( PC )、层粘蛋白 ( LN)。全部病例随…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DNAP 及乙肝三系检测结果,同时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BV-DNA/DNAP 是检测HBV 特异的灵敏标记物,亦是HBV 复制和繁殖的指标,肝炎慢性化的标志。检测血清HBV-DNA/DNAP 不仅对诊断、临床分型及预后判断有较大实用价值,且在流行病学及肝炎防治工作中亦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还可弥补现行肝炎诊断标准和HBV 血清免疫学之不足,尤其在进一步识别CPH 和CAH 方面,将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HBs阳性肝炎7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72例单项抗-HBs阳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肝功能、血清HBV DNA等检测及肝活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72例患者除4例脂肪肝和3例Dubin-Johson综合征外,另65例中89.2%为慢性肝炎(58/65),其中慢性肝炎轻型占79.3%(46/58).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1.1%,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3.2%的患者示肝内HBsAg或/和HBcAg阳性,血清HBV DNA阳性为7.9%.结论单项抗-HBs阳性肝炎多为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轻,炎症纤维化程度较轻,但有HBV复制的可能性.肝穿刺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四甲烯二胺对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肝损害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50mg/kg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急性肝损害后,给外源性四甲烯二胺,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对实验急性肝损害的肝病理组织形态和亚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四甲烯二胺治疗的肝组织损害明显比对照组轻,显示外源性甲烯二胺能促进或协助肝中毒致肝癌的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