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骨诱导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及致密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53例(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致密植骨支撑关节面骨碎块并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软组织挫伤严重、血运障碍者高压氧治疗。结果:随访8-32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统计疗效。总优良率为83.7%,Ⅳ型优良率为56.2%。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钛板能有效维持跟骨的整体复位,恢复B?hler’s角、Gissane’s角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骨缺损区致密植骨,关节面骨碎块能得到良好的支撑及复位,高压氧治疗可改善切口软组织局部缺氧状态、血供,促进受损组织再生及愈合,有效预防降低患部皮缘坏死,适时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讨论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手术治疗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手术失败的影响因素和原因。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1年至2011年期间收治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的失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该类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骨折严重程度,术后康复情况,是否感染,受伤机制,骨折形态,患者体质,切口位置,关节面的恢复,骨折复位及关节塌陷植骨情况,内固定方法等方面进行考察,并和成功案例对比,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 1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失败患者其中手术方法不当(包括切口位置不佳,关节面恢复不足,骨折复位及关节塌陷植骨等)有3例,术后发生感染3例,合并韧带、半月版损伤4例,术后康复时期患者由于过早负重,运动量过大,以及保养不当造成患者愈合情况不佳2例。结论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好坏的因素有切口位置,关节面的恢复,骨折复位及关节塌陷植骨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是否感染,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等因素,骨科临床工作者以及患者本人都应该引以为戒,争取让患者更早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有限切开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患者,在C臂X光机引导下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根据术后情况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病例中,手术时间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0 ml,随访患者时间为6~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按Sander S评分法,优42例,良5例,差2例,无失败病例,优良率95.9%.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带骨膜自体骨联合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26例骨缺损骨不连患者分为3组:第1组8例,采用带骨膜自体骨联合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第2组8例,采用Cem-OsteticTM人工骨浆植入;第3组10例,采用单纯自体骨植骨。结果均无毒副作用及异物反应等不良反应。第1组术后均达到骨折愈合优良,第2组有2例、第3组有1例愈合可,第2组有1例愈合差。结论带骨膜自体骨联合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将其按入院随机号随机分为两组,外固定支架组43例,锁定钢板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患侧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1.40%,而外固定支架组恢复至88.37%,锁定加压钢板组平均评分为(82.03±11.62)分,外固定支架组平均评分为(90.36±13.56)分,两组患者握力及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操作易于掌握,同锁定加压钢板系统相比,外固定支架可有效保护患者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为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5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KP组25例和BKP组27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后凸角(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P<0.01);末次随访时DKP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BKP组,Cobb角低于BKP组(P<0.05)。2组病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P<0.01),而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BKP组(P<0.05)。结论:DKP和BK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疗效相近,DKP在矫正后凸Cobb角和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方面优于BKP。  相似文献   
8.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下段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7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顺行或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下段骨折36例,早期行CPM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中年龄20~71岁,平均35.7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3例,摔伤2例。骨折类型:新鲜骨折32例,包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骨诱导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9例,年龄18-71岁,平均42岁,男34例,女15例,左侧19例,右侧3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6例、摔伤3例,机器绞伤1例,刀砍伤1例,合并膝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6年3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按Evan分型,Ⅱ型和部分ⅢA型采用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其余为切开复位,Gamma钉内固定.结果:随访8~3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切口血肿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无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根据X线片和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2.4%.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相结合,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