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在CPB前后心肌上ICAM-1的表达,并探讨抑肽酶对其表达的影响,选择择期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及结束时取右心房心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及心肌血管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以测得ICAM-1积分光密度值(IOD值)进行分析。结果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CPB后心肌细胞上ICAM-1的表达较术前有明显增加(P<0.05),而在抑肽酶组则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在对照组,心肌血管EC上ICAM-1在CPB后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抑肽酶组,差异无显著性。组间比较,P<0.05。认为CPB时心肌细胞及心肌血管EC上ICAM-1的表达增高,ICAM-1可能参与CPB时心肌的炎症损伤,抑肽酶可以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而减轻CPB所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与对照组SAS、BDI评分比较显著降低[分别为(32.51±8.74)分比(41.84±8.03)分;(13.5±7.24)分比(21.5±5.2)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BDI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2.51±8.74)分比(47.43±8.16)分;(13.5±7.24)分比(28.75±5.32)分](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各分量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表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高钾温血心停搏液对犬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12 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组 (每组6只)。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CPB), 对照组用 ST ThomasⅡ冷晶体心停搏液常规灌注, 首剂量 20 ml/kg, 每隔30 min复灌1次, 剂量为10 ml/kg, 共 4 次。利多卡因组用利多卡因高钾温血心停搏液, 仅灌注一次 (5ml/kg)。心脏停搏120 min, 辅助30 min, 停机后30 min结束实验。记录围手术期心电活动。结果 利多卡因组诱导心电停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 .01); 停搏期间的心电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1); 再灌注心脏的自动复跳高于对照组 (P<0 .01)。室颤的发生低于对照组 (P<0. 01)。结论 利多卡因高钾温血心停搏液能够使犬心脏电活动长时间停止, 并能够防止再灌注后发生室颤和其它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给乌司他丁2万U/k(g麻醉诱导后CPB前静脉推注一半,另一半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m(inT2),CPB结束后1(hT3)、24(hT4)、36(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麻醉诱导前(T1),CPB结束后1(hT3)、24(hT4)和36(hT5)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术后1h、12h、36h常规拍胸片,以胸片中有明显斑片状阴影、肺不张为阳性,对比观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a、IL-10进行性增高。TNF-a于CPB结束后1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试验组增高更显著(P<0.05)。③对照组T3、T4、T5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及RI低(P<0.01)。④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斑片状阴影2例,没有肺不张发生;对照组:明显斑片状阴影4例,肺不张1例。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应用于非胎儿心脏检查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基础上,应用具有腹部三维超声成像功能的彩超仪的腹部三维超声探头对28例二尖瓣狭窄与1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11例儿童和5例成人)的心脏进行三维超声成像,记录二尖瓣最大开放面积与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并同手术测值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二尖瓣狭窄与房间隔缺损的立体形态特征,所测二尖瓣最大开放面积与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同手术测值(r=0.81和r=0.89)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r=0.79和r=0.85)相关性良好,超声与手术方法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大多数儿童与部分成人的心脏检查,是对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及磷酯酶A2(PLA2)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3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在体外循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T3)、手术结束(T4)和术后6 h(T5)各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磷脂酶A2;在T1、T3、T4、T5对比观察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结果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B开始后,两组的PLA2进行性增高,手术结束时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肺保护组T2、T3、T4、T5分别为(68.4±15.2)mg/ml、(86.9±25.6)mg/ml、(132.6±37.2)mg/ml、(96.53±6.1)mg/ml;对照组分别为(88.5±13.3)mg/ml、(107.3±25.6)mg/ml、(157.6±35.7)mg/ml、(113.6±39.5)mg/ml].肺保护组T3、T4、T5氧合指数分别为368±41、338±35、325±65,高于对照组(327±31、309±29、299±63);肺保护组T3、T4、T5肺静态顺应性分别为(28.3±2.9)ml/cm H2O、(25.1±2.8)ml/cm H2O、(22.5±3.8)ml/cm H2O,高于对照组[(25.1±3.2)ml/cm H2O、(21.6±2.4)ml/cm H2O、(19.3±4.2)ml/cm H2O].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磷酯酶A2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_(1-13)(DynA_(1-13))含量的影响。方法 24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用药组12例。检测了围手术期血浆β-EP,DynA_(1-13)含量。结果 用药组病人β-EP,DynA_(1-13)含量在术中及术后48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TMP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脑部微循环障碍,减少脑组织β-EP,DynA_(1-13)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器官微循环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观察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含量的影响.结果川芎嗪能增加术中、术后血浆PGI2含量(P<0.05或<0.01),减少术中血浆TXA2含量.结论川芎嗪能纠正循环血液中TXA2-PGI2失平衡,从而改善器官微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3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冠心病外科是近年心外科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项目。在本次大会上共有19篇文章有代表性地报道了国内冠心病手术开展情况,内容涵盖了冠心病外科的各个领域。总的印象是:我国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虽起步较晚,但起点高、进步较快,尤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会议期间,万峰教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做了一台OPCAB的手术演示,并通过电视直播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3.1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杨俊峰大夫介绍了该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骨髓单核细胞与心肌样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面积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方法提取、分离、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心肌梗死模型制作2周后沿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0!l培养基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样细胞各3×108/100!l。移植前、后4周心脏超声检查,TTC染色评价梗死面积。结果①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MSC)呈现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PCR检查表达心肌收缩、舒张特异性蛋白肌球蛋白重链(β-MHC)、受磷蛋白(PHO)、心房颗粒(ANP)。②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能降低梗死面积,心肌样细胞移植组效果更好[(35.17±1.76)%、(28.61±1.24)%和(22.82±3.12)%,P<0.05]。结论MSC可定向分化心肌样细胞,心肌样细胞移植在改善心肌细胞坏死,降低梗死面积方面效果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