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患者IL-6、TNFα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IL-6、TNFα分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用生物学方法检测血浆中IL-6、TNFα的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IL-6、TNFα分别为(76.4±10.1)k u/L、60.7%±12.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0.8±6.1)ku/L、12.4%±4.7%,随疾病的恢复逐渐趋于正常(28.5±9.1)ku/L、18.8%±6.4%。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的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说明二者参与这一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兔肺动脉内皮细胞单细胞电泳方法检测DNA的损伤并初步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胶原酶Ⅰ消化分离获得兔肺动脉内皮细胞(RPAECs),将血管内皮细胞与含不同浓度肺心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培养基共同孵育12h,收集细胞利用溶解液破坏细胞膜,再用高盐溶液将细胞DNA解链,然后对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AGE)。电泳后经溴乙啶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彗星样的电泳形状,判断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高浓度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作用后的内皮细胞,可见彗星样电泳形状。[结论]高浓度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的DNA有损伤。  相似文献   
3.
血粘度升高多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但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肾病、肾衰、胃炎、溃疡病、血液病、肝炎、传染病、休克、手术及妊高症等也有明显血粘度变化。因此,高粘血症是广泛存在于临床多科多病的一种血液流变学异常。促进血粘度增高的因素一般可归纳为七种: 1.红细胞数目增多,即红细胞压积过高,如肺心病。 2.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如糖尿病。 3.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如肾病、血液病。 4.血浆大分子蛋白增多,如球蛋白增多症,见于感染  相似文献   
4.
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抑制凝血的关键物质,约占血浆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70%,它可直接抑制凝血酶,也可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TAT),抑制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1].动物实验显示,在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鼠动物模型中,DIC早期血清AT-Ⅲ水平下降较其它DIC指标出现早,而且在DIC发病后1小时内注射AT-Ⅲ,结果证实有预防或延缓DIC的治疗作用[2].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创伤休克后多系统器官衰竭中肺损伤的发生机制进行研讨。方法:用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造成肠道缺血,于再灌注后取材。测定肺巨噬细胞分泌的一氧化碳(NO)与肺组织一氧化碳全酶(NOS)水平。并抽取左心室抗凝血测O2分压和CO2分压。结果:模型组动物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模型组肺内N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动脉血O2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2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后引起的肺内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大量合成并释放NO,可能是创伤休克后导致肺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ED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肺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用胶原酶-I消化分离获得兔肺动脉内皮细胞(RPAECs),取生长稳定的4-6代细胞与含不同浓度肺心病患者或正常人血清的培养基共同孵育12h,弃掉更换为一般培养液,继续培养4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T和NO。结果:当培养基中含10%、15%、20%肺心病患者血清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的变化与培养基中患者血清的浓度相关。结论:高浓度肺心病患者血清抑制体外培养的兔内皮细胞分泌NO,同时促进ET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RPAECs)DNA合成、损伤、一氧化氮(NO)合成、内皮素(ET)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胶原酶I消化分离获得兔肺动脉内皮细胞 ,在含不同浓度肺心病患者或正常人血清的培养基孵育12h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应用单细胞电泳法检测细胞DNA的损伤 ;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ET、NO等指标观察RPAECs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 :高浓度肺心病患者血清对RPAECs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中部分细胞脱落死亡 ;肺心病患者血清浓度为10 %、15 %、20%时LDH释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随着肺心病患者血清浓度的升高 ,NO较正常对照合成量下降 ,而ET分泌量显著升高 ,且两者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高浓度肺心病患者血清对RPAECs有毒性作用 ,损伤DNA ,且抑制DNA合成。  相似文献   
8.
小儿肾小管损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作为肾单位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多种肾内外疾患中均有相应的损害和代偿。近年来,在肾小管超微结构和分子病理学领域中取得不少科研成果,部分已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就此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液粘度是用来衡量血液流动难易程度的指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血管轴心流速最快,越靠近管壁流速越慢,呈套管式流动,此现象称为层流。此时血液内部层与层之间流速不一致,相互移动产生内摩擦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内摩擦力称切应力,单位时间的切应力叫切变率,切应力与切变率之比为常数也就是常说的粘度。血流速越快,切变率就越高而粘度越低,这是血粘度的一般变化规律。粘度的单位是毫帕/秒。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浆含有多种复杂成分如纤维蛋白原等。每种成分的改变均可引起粘度改变。为此用一组指标来描述血粘度,以便更好地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内毒素及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L - 8的影响 ,分别用内毒素、IL - 1、TNFα刺激体外培养的Wiste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 ,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IL - 8的含量。经内毒素、IL- 1、TNFα刺激后 ,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液内IL - 8的分泌量分别为 :3.1± 0 .6,6.8± 1.2 ,5.8± 1.6;空白对照为 0 .6± 0 .3,单位为ng/mL。内毒素、IL - 1、TNFα能促进内皮细胞分泌IL - 8,内皮细胞在机体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