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检测了100例正常男子和60例无精子、少精子男子的血清FSH、LH浓度。结果:正常青壮年组FSH浓度6.6± 4.1 IU/L,LH5.9±2.5IU/L;中老年组FSH浓度9.67±8.1 IU/L,LH3±2.8 IU/L;无精子组 FSH浓度21.05±9.8 IU/L,LH浓度18.6±9.42 IU/L;少精了组FSH浓度16.37±13.88 IU/L,LH9.53±7.4 IU/L。无精子、少精子组患者血清FS-H,LH浓度明显高于青壮年组(P<0.01),无精子组FSH、LH浓度又均高于少精子组(P相似文献   
2.
国庆黄金周刚过,61岁的退休工人张女士在老伴的陪同下.忧心忡忡地来到省疾控中心皮肤性病门诊部,一见到接诊医生,口未开,眼圈就红了。医生急忙问候、安慰一番后,张女士陆陆续续地叙述起来。原来国庆节前夕,她因肛周长了3个米粒大小的肉疙瘩,到某医院的皮肤科就诊,经医生检查诊断为尖锐湿疣。医生告诉张女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中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对艾滋病病毒(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HIV1/2-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以及Abbot HIV胶体硒快速试验(Determine HIV-1/2),同时检测性病门诊保存的96份梅毒血清及96份健康对照者血清.结果 96份梅毒血清中有32份HIV1/2-PA结果被干扰而无法判读(致敏颗粒和非致敏颗粒同时凝集),其他64份血清HIV1/2-PA结果为阴性.将96份梅毒血清按滴度分成11组,观察到随着RPR滴度的升高,HIV1/2-PA结果出现干扰现象的频率也升高.RPR滴度>1:8的标本出现此现象的比例与≤1:8的标本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05).对9例出现HIV1/-PA结果干扰的梅毒患者进行随访,在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后6个月,用HIV1/2-PA测试其血清,原结果中的干扰现象消失.比较这9例患者治疗前后RPR和TPPA滴度的变化发现,RPR的滴度均下降至≤1:8,而TPPA的滴度则有4例升高,有4例未变化.5份RPR阳性、滴度均<1:8.TPPA阴性标本,在HIV1/2-PA试验中未出现结果被干扰现象.结论 高滴度(>1:8)的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是HIV1/2-PA出现致敏颗粒和非致敏颗粒同时凝集这一干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患者曹某男45岁,某航空升降装备厂车工,住院号0001275,1996年1月以面颈部、前臂等处皮肤色素沉着5年,四肢丘疹15个月而入院。5年前患者发现手背及腕关节背部皮肤颜色加深,显污秽状,缓慢扩展至前臂,颜色逐渐加深至灰黑色。同时,额头、耳廓、耳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京地区支原体的耐药情况,准确地指导用药,我们选择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解脲支原体(Uu)作为检测对象,使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的IST2试剂盒,对从性病门诊患者中分离的97株Uu进行了抗菌药物耐药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电离子联合白介素-2和咪奎莫特乳膏治疗女性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将151例CA女性患者分成3组,Ⅰ组单纯电离子治疗;Ⅱ组采用电离子治疗,患处外涂咪奎莫特乳膏;Ⅲ组在Ⅱ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白介素-2。3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6个月,比较三组复发率。结果Ⅰ组复发率为55.00%,Ⅱ组为32.69%,Ⅲ组为15.25%,Ⅰ组和Ⅱ组,Ⅱ组和Ⅲ组,Ⅰ组和Ⅲ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离子联合白介素-2和咪奎莫特乳膏治疗女性CA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1抗体阳性标本免疫印迹带型分析,了解带型分布特征,探究内在规律。方法收集2015-201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MSM人群中558例经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条带,分析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者带型差异。结果558例HIV-1抗体阳性者的WB条带中,10条全条带出现114例,占20.43%,7~9条带392例,占70.25%,3~6条带52例,占9.32%。条带gp160、gp120、p24出现率均为100.00%,gp41出现率为98.21%,最低为条带p55,出现率为30.65%。仅条带p66在不同婚姻状况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1),其他各条带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者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06,P值均>0.05)。结论VCT门诊MSM人群HIV-1抗体阳性者中大多数发现在未进入AIDS期,条带分布规律需结合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追踪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HIV感染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估计疫情进展,调整、制订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3年自愿接受艾滋病、梅毒咨询检测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梅毒和HIV感染的血清学监测,对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进行性病诊疗转介,以明确其临床诊断和分期.分析被调查人群人口学特征及早期梅毒、HIV感染和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3年各年度分别监测1 004、1 218、1 236、748、1 019和1 420名男男性行为者.各年度早期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19%、2.71%、2.43%、1.74%、3.04%和2.32%,趋势检验P> 0.05;HIV感染率分别为1.29%、2.63%、5.42%、8.82%、11.97%和10.42%,趋势检验P< 0.01;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感染率从2008年的0.20%上升至2013年的1.06%,趋势检验P< 0.01;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占早期梅毒的比例从2008年的9.09%上升至2013年的45.45%,趋势检验P< 0.01.结论 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的流行趋于平稳,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其占早期梅毒的比例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需要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应对梅毒及HIV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90锶敷贴和液氮冷冻治疗皮肤血管瘤的对比观察魏志平朱银霞(附属医院皮肤科)关键词皮肤血管瘤90锶敷贴液氮冷冻中图法分类号R739.5皮肤血管瘤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头、面、颈部,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且随婴儿成长而迅速增大[1],...  相似文献   
10.
在美发店工作的邢小姐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惹人喜爱的女孩。可最近大半年来,邢小姐乐不起来了,愁云经常笼罩在脸上,怎么回事呢?原来,邢小姐一双白皙的手,密密麻麻起满了水疱和红疙瘩,痒得钻心。邢小姐实在受不了,使劲的搔抓,更坏了,竞渗出了许多黄色的黏黏的液体。经过治疗和短暂的休息,这些皮损才部分消退。可是,一上班又出现了。这可急坏了邢小姐。一个月前,在朋友的介绍下,邢小姐来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性病门诊部求医问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