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002年5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腹腔内注射白介素2(IL-2)、顺铂及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治疗恶性腹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由大腹皮、白术、藿香组成的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合剂组和对照组,分别给大鼠灌服同容积的不同中药水提取液和蒸馏水,以葡聚糖蓝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各组大鼠胃排空及肠道传输速率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中药合剂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灌服中药合剂水提取液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胃肠动力均显著增强(P <0. 0 1) ,中药合剂组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 <0 . 0 5或P <0 . 0 1) ,生长抑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 >0. 0 5 )。结论:由大腹皮、白术、藿香组成的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动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动素水平的升高有关,而与生长抑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药合剂Ⅰ、Ⅱ、Ⅲ、Ⅳ号组和莫沙必利组、对照组,分别给大鼠灌服同容积的不同中药合剂水提取液、莫沙必利溶液和蒸馏水,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排空及肠道传输速率的变化.结果灌服中药合剂水提取液后,与对照组比较,所有中药合剂组大鼠胃肠动力均显著增强(P<0.01),其中中药合剂Ⅱ号组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其余中药合剂组与莫沙必利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4种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动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中药合剂Ⅱ号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衰竭大鼠小肠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的分布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2组大鼠空肠组织SP、SS的分布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肠S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SS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衰竭大鼠肠道SP及SS的分布有明显变化,这些改变与肝衰竭胃肠动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在慢性乙肝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位点单个核苷酸多态性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浓度水平。结果 TNF-α-238位点G/A和G/G基因型频率以及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TNF-α(ng/L)取对数值后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水平乙型肝炎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健康对照组。结论 TNF-α-238位点基因型与乙型肝炎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TNF-α与乙型肝炎类型、肝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衰竭大鼠胃排空及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变化。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标志物观察大鼠胃排空的变化,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还原型辅酶Ⅱ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术,观察肝衰竭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衰竭组大鼠胃排空明显减弱(163.00±25.68 vs 100.00±18.93,P0.01),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纤维变细,分布较稀疏,明显低于对照组(t=3.201,P0.01);氮能神经阳性神经元数量及神经纤维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t=2.912,P0.01)。结论肝衰竭大鼠胃功能的减退与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分布减少及氮能神经分布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婧  朱金芬  马澜  孟灵 《临床荟萃》2020,35(6):525-52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 Cys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和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及破裂的关系。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分为破裂组(n=54)和未破裂组(n=46),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并检测血清CysC、FBG和CRP的含量。结果 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饮酒、吸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破裂组年龄≥60岁、男性、饮酒、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内CysC、FBG和CRP 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内CysC、FBG和CRP 含量异常升高,且CysC、FBG和CRP 含量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伤寒沙门菌spaO基因的关系。方法取本地区伤寒沙门菌流行株5株,副伤寒沙门菌流行株1株,进行了侵袭相关基因(spaO)的PCR产物序列测定,利用NCBI\BLASTn进行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菌株2、5、6、10、11的spaO序列一致,与1995年浙江省伤寒菌株中发现spaO6序列相同,菌株14是我国甲型副伤寒菌株中的类型之一。结论显示本地区伤寒菌株基因变异度较大,存在着多个不同亲缘关系克隆系,应加强分子流行病学基础研究,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10.
男性,60岁,已婚,因“腹胀、消瘦2月”而入院。缘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进食后为甚,伴嗳气,无返酸,无恶心、呕吐,不思饮食、乏力,咳黄色脓性粘液痰。无痰中带血。感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无畏寒、发热,无腹泻、黑使,无尿频、尿急、尿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腹水原因待查”,给予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腹胀进行性加重。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饮食欠佳,小便量减少,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